司馬懿這麼厲害,為什麼在三國的前半部幾乎從沒出現?

用戶22995485156

司馬懿在三國前期幾乎籍籍無名,三國後期卻異軍突起,有人可能覺得會是年齡的原因。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比較一下司馬懿的出生時間和一些在三國前期就已經叱吒風雲的謀士的出生時間,我們會發現,其實司馬懿(179年)和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其中郭嘉(170年)、周瑜(175年)、魯肅(172年)、呂蒙(179年)、法正(179年)、龐統(179年)、他們都是70後,都是在三國早期就非常出名。諸葛亮(181年)、陸遜(183年),這兩位大佬更是80後,也在三國早期就已經非常有名。

(司馬懿)

為什麼同樣是這個年齡的司馬懿,三國早期一直沒有什麼名聲,三國晚期卻聲名鵲起呢?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司馬懿很早就被曹操啟用,但曹操的謀士太多,司馬懿沒機會打進核心層。

司馬懿是曹操很早就發現的人才,在曹操任司空的時候就徵召過他。但司馬懿瞧不上作為閹宦之後的曹操,他裝自己有風痺不去。但曹操非常重視司馬懿,不為這個“戲精”所騙,派人暗中觀察他。後來曹操當了丞相後,又再次徵召他,還說,他要不來,就把他逮捕。這樣司馬懿才來了。

不過,司馬懿來了以後,曹操並沒有立刻就重用他。當時曹操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戲志才、郭嘉、荀彧、賈詡、荀攸、許攸這些是他的核心謀士群,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外圍謀士,司馬懿根本就打不進更高的層次裡去。而且他的年齡和上面那幾個比較,也偏小。(荀彧是60後,賈詡是40後,荀攸50後)。

而蜀、吳這兩個諸侯,因為人才比較而言少很多,所以,周瑜、魯肅、呂蒙、法正、龐統、諸葛亮、陸遜等人,能夠很早就出名。

(曹操)

第二,曹操對司馬懿半信半疑,有意打壓錘鍊,讓他輔佐曹丕。

曹操對司馬懿的能力是非常肯定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司馬懿裝病不聽他召喚的時候,還要費盡心機繼續徵召司馬懿,並用嚇唬的方式強迫他來。

不過,曹操雖然對司馬懿的能力很肯定,但對司馬懿這個人性格及志向有些懷疑和忌憚。他說司馬懿性格上有“狼顧之相”(就是像狼一樣多疑),志向上“有雄豪志”,因此,對他向自己出的很多計策,經常不予採納。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打壓司馬懿,挫其鋒芒。畢竟自己的謀士已經飽和了,因此,他想通過錘鍊以後,留給兒子曹丕用。

第三,曹丕對司馬懿異乎尋常的相信。

曹丕信任司馬懿,一是司馬懿本身很有謀略,很有政治才幹,因此深得曹丕信任。二是曹丕正在爭儲,需要依靠司馬懿這樣的人為他出謀劃策。三是曹操對司馬懿的打擊,可能曹丕並沒有完全理解。曹操越打擊司馬懿,他越信任。

後來,當曹丕去世前,還把他和曹真、陳群、曹休作為兒子曹叡的託孤大臣。後來,曹叡去世前,又把司馬懿和曹爽作為曹芳的託孤大臣。

(曹丕)

第四,司馬懿在曹魏後期政治中強勢突起,有能力原因,也有年齡優勢。

司馬懿強勢突起的原因,有年齡的優勢,比如曹丕安排的四個顧命大臣,陳群去世於237年,曹真去世於231年,曹休去世於228年,魏明帝曹叡239年去世的時候,只有司馬懿生龍活虎地活著。所以,曹叡只能繼續託孤給他和另一個皇親曹爽。很顯然,曹爽是沒有什麼政治經驗的人,想和司馬懿硬戰,最後司馬懿發動政變,一舉拿下曹爽,從此司馬氏獨大。

第五、曹操的後代一個不如一個。

一是都短命。因為短命,所以後代當君王的年齡越來越小,給了司馬懿崛起的機會。二是在能力上,也是越來越差,完全缺乏早期曹操那樣的氣魄和謀略。假如後來能有一個曹操那樣能力的人出現,司馬懿是怎麼也不會崛起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司馬懿是東漢末年是一位年輕人,較於大部分同齡人,他已屬於平步青雲的角色,而他在三國前半部也是佔有重要戲份,是曹操第二批謀臣的核心成員。

司馬懿在少年時就受到邊讓的學生楊俊給予很高的評價,崔琰遇到司馬懿後又認為司馬懿才華在司馬朗之上,當時的名士胡昭與司馬懿為好友。司馬懿在士人圈裡早就建立好的關係網。

在建安六年(201年)這時郡中就舉薦司馬懿去擔任曹操的謀士,但裝病不去就任。但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成為了曹操的謀臣。建安十三年,曹操擔任丞相的時候,司馬朗成為曹操第一任丞相主簿。同一年,司馬懿被曹操逼迫出仕,也就是說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同一年出仕。

司馬懿在曹操執政時期擔任過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諸多職位,在曹操麾下相當受到重用。其中東曹屬負責人才選拔,最初曹操命崔琰和毛玠東西曹屬負責選官,等崔琰被殺,毛玠被罷免後,司馬懿接手了這份工作。

與此同時,司馬朗擔任兗州刺史,他們兩兄弟一內一外,並受重用,曹丕當時以司馬懿為友,卻也很喜歡司馬朗的文章。這兩兄弟的地位雖比不上荀彧、荀攸、鍾繇等人,但也只是因為他們較為年輕,在同年齡層的人才中就只有陳群、蔣濟、陳矯、賈逵一樣受到重用,這在曹操幕府下已是少有。就以楊修來講,只是曹操的丞相主簿,司馬懿卻是以主簿的身份兼掌東曹屬,權力強過楊修。

司馬懿的才華可以從他擔任過的職位看出來,司馬懿即能擔任主簿掌管公文,又能擔任議郎商議大事,作為東曹屬又可負責人才選拔,再到後來轉任丞相軍司馬,管理軍事,是一位多方面人才。曹操早期的用人政策是因才任命,而司馬懿任職任何領域都沒有障礙。司馬懿擔任丞相主簿期間也隨曹操征戰漢中,並與劉曄一同勸說曹操奪取益州。司馬懿大多數時候就是在曹操身邊,只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兩年裡擔任中庶子,負責輔佐曹丕。而這兩年曹丕正式被立為魏太子,曹操在這時把自己的親信司馬懿任命到曹丕身邊,顯然是故意增強曹丕的力量。當時年齡跟司馬懿年少幾歲的夏侯尚地位都還不如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丕稱帝后二年間,轉任尚書、督軍、御史中丞,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這升官速度和曹丕信任的程度,超過了當時還在世的劉曄、滿寵、賈逵、辛毗、董昭這些老臣。尚書掌管行政職務,督軍監管軍事,御史中丞又負責監督百官,跟曹操時期一樣,司馬懿轉任各種職位都得心應手。

所以並不存在司馬懿早期被埋沒一說,司馬懿在曹操底下的升遷明顯超過同年齡許多人。東吳的陸遜也只比司馬懿小四歲,他在建安八年(203年)進入孫權幕府,歷任東西曹令史,跟司馬懿擔任的東曹屬職位一樣,只是名稱不同。隨後陸遜出任縣令和校尉,掌管地方行政和軍事,但權力也不是很大,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才受到孫權進一步重用。

相較之下諸葛亮只比司馬懿小兩歲,但他能夠得到劉備倚重是因為劉備麾下並無比諸葛亮更強的謀臣。在司馬懿進入曹操幕府的時候,曹操麾下地位較高的一層有荀攸、涼茂、毛玠、華歆、鍾繇,尚有程昱、賈詡、劉曄、董昭這些核心角色。次要的還有杜襲、趙儼、王璨、徐奕、何夔、常林、徐宣、桓階以及司馬懿的族兄司馬芝。

司馬懿能從中脫穎而出,他經歷過的淘汰鬥爭遠比諸葛亮、陸遜要來的激烈。


蘇沉船

司馬懿與諸葛亮確實是很有趣的一對,司馬懿生於公生179年,而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而司馬懿出仕於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仕於建安十二年,兩人出仕的時間又是大致相仿,後來又成為戰場上面的勁敵,直到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那麼為什麼在三國的前半段,司馬懿的存在感比較低,而諸葛亮的存在感如此之高呢?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司馬懿在曹操身邊,而諸葛亮在劉備身邊,而且司馬懿先是擔任文學掾,後來又擔任東曹屬,又擔任了丞相主簿。

在後來,又擔任了太子中庶子,專門負責輔佐已被立為世子的曹丕,與陳群、吳質、朱鑠成為四友。總的來說,曹操更多時候,擔任的是後方工作,而曹操這邊陣營,除了鎮守後方的荀彧,其他表現突出的都是軍師,比如程昱,荀攸,郭嘉,賈詡,劉曄等人。

既然被曹操認為可以託付的最年輕的郭嘉也是生於公元170年,比司馬懿大了將近十歲,而像荀彧是出生於公元163年,荀攸出生於公元157年,程昱更老,出生於公元141年,賈詡出生於公元147年,通過這個年紀可以看出,司馬懿的資歷實在還是太淺。

換句話來說,司馬懿不屬於曹操時代,而是屬於曹丕時代,曹睿時代 ,司馬懿在曹丕稱帝的時候,也僅令擔任尚書,直到曹丕死的時候,與曹真,陳群,曹休共同成國託孤大臣,輔佐曹睿,此時的司馬懿擔任撫軍大將軍。

而在曹睿繼位的時候,東吳的孫權趁機攻打魏國,司馬懿第一次率軍出征,打敗了孫權的兩路大軍,其中諸葛瑾被擊敗,張霸被斬殺,而司馬懿因此升任驃騎將軍。也就是說,司馬懿真正亮相的時候,是曹睿時期。

而為什麼年紀相仿的諸葛亮不是這種情況呢,這個與劉備當時的陣容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劉備除了關羽,張飛,趙雲之後,就是幾個適合接待賓客,或者出使的文臣,比如孫乾,糜竺,簡雍。

而真正能稱得上軍師的只有諸葛亮,再加上隆中對的戰略給劉備指明瞭道理,劉備對諸葛亮就十分的倚重,所以在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就代表劉備出使了東吳,說服了孫權共同抗曹。

總的來說,就三國前期,我們更樂意稱之為東漢末年,也就是曹丕稱帝之前,諸葛亮極度活躍,而司馬懿更像臥虎,因為司馬懿冢虎的外號,有臥龍已成為飛龍,當然鳳雛也出現了。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字仲達,西晉王朝的主要奠基人。自從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消滅了自己的所有政敵,在朝中大權獨攬成了魏國的實際掌權人。那麼三國後期權勢最大的司馬懿,卻為何在前期沒有存在感呢?我認為司馬懿前期在三國英傑裡不突出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司馬懿前期為人很低調,多次拒絕曹操的徵辟,為了不做官,他甚至和曹操玩起了捉迷藏。後來曹操對他採取威脅恐嚇手段,司馬懿才乖乖出來做了官。

第二,司馬懿年紀小,資歷淺,在曹操的第一批老謀臣面前毫無話語權。曹操的江山都是自己打下來的,在此過程中得到了他眾多謀士如荀彧、荀攸、賈詡、程昱的智力支持。與這些老功臣在一起,司馬懿人微言輕毫無存在感。


第三,司馬懿深諳韜光養晦之道。他侍奉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而這三人都沒有懷疑過他的忠心。因為司馬懿隱藏住自己的鋒芒,在人們面前表現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安分之臣。

總而言之,司馬懿前期的隱忍都在為自己後期的崛起做鋪墊。曹爽等人以為司馬懿只是一個默默做事的能吏,殊不知他是一頭城府極深的“冢虎”。不出擊則已,一出擊便掀起血雨腥風,立定天下!


歷史探索機

1、前期牛人太多,無論司馬懿是當主公還是當謀士還是武將,競爭壓力都很大。曹劉孫三家的老大,曹操劉備孫權都不是好對付的。哪個陣營都有一大把的謀士和武將。當年諸葛亮不去曹操哪兒,不是因為曹操不愛才,而是曹操人才濟濟,同事排擠壓力太大,不利於自己建功立業。

2、司馬懿出生時間有點晚,公元207年司馬懿才出仕,這時北方已經基本平定,曹操集團的領導安排已經很穩定了。曹操文有荀彧郭嘉等,武有許褚張遼張郃等功臣。還有曹氏夏侯氏家族的領導親戚,這些親戚曹洪曹仁曹休夏侯惇等又是親戚又是功臣,手上還有兵權。好比你剛大學畢業,再有才,去一家公司也要經過起碼十年的努力才可能混成一箇中層領導層。更何況奮鬥的過程中,還有以前的公司元老、領導的關係戶、其他嫉妒你才華的同事給你搗亂。如果你早生幾年趕上創業潮和經濟環境好的時候選擇一個有前途的老闆創業,創業成功後你就是功臣,就可以命令剛入職場的新人。

3、爹不夠硬。司馬家在當時也是名門望族,他爹是東漢末年的京兆尹,在朝廷上官職不小,比地方的州牧官還大。如果是太平盛世,司馬懿拼爹是完全可以在中央和地方當個官的,還有爹罩著,仕途會順風順水。當時當時是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說話都不管用了,有兵的將軍和軍閥說話才算數。他爹是文官,在當時說話不算數,手上沒有兵,沒有太多的錢糧,在職場上就有人欺負他。與之相比,袁紹就不一樣,袁紹的爹是四世三公,在朝廷的地位和根基遠遠超過司馬家,還早早的去當地方官,靠著爹罩著和朝廷政策的漏洞,在地方大肆招兵買馬,藉助黃巾起義,完成了資本積累。雖然,後來袁紹父親被董卓滿門抄斬,但袁紹袁術已經成氣候了。

4、太年輕,必然需要成長期。司馬懿沒機會和自己的眼光、才能和城府不太成熟有關係。在職場上,你的上司之所以是你的上司,是因為他的確有你沒有的本事。所以司馬懿作為職場小白需要打怪升級,在熬過了曹操曹丕後,在鬥過曹休曹真後,在逼退諸葛亮後,個人無論是才能還是城府都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所以在曹爽掌握朝政,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反殺。


那個蟲兒敢作聲

你這裡說的三國是什麼?是史書,還是小說《三國演義》呢?姑且按你說的是小說《三國演義》吧。

按照狹義的三國時間,一般是指公元220-280年,司馬懿生於179年,薨於251年,按照時間來說,他就是生活在三國時代,是三國的人物。

但是,按照我的理解,司馬懿嚴格來說不能算三國的人物來寫,為何呢?

司馬懿是晉朝的締造者,他不是開國皇帝,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為西晉的建立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西晉的建立。也就是司馬懿對於晉史有重要意義,講晉朝就必須講司馬懿,但對於三國來說,司馬懿的貢獻十分小。。尤其是曹操時期,他幾乎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所以三國不重點寫司馬懿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就好比是呂布,嚴格來說,呂布是東漢人,但是為何卻會出現在三國中呢?還是重點描寫刻畫的人物,因為他對三國的進程有重要的影響。

另外,按照廣義的三國時間計算,三國是從公元184年開始,到280年結束的,一共96年,按照時間分期,三國前半部是指公元184年到公元232年,這個時候司馬懿魏國剛剛建立不久,司馬懿雖然年齡大,也僅僅是剛剛登上歷史的舞臺,所以,在歷史上表現的機會就少,自然出現的機會就少了。。


我是微時代

這正是司馬懿高明之處。

第一次曹操作為司空徵辟他,他裝病拒絕了,原因是什麼呢?首先那時候袁強曹弱,局勢尚不明朗。

作為當世有數的望族,司馬懿並不需要和郭嘉之類的寒門子弟一樣,在很早期加入君主作天使投資,司馬家雄厚的實力讓司馬懿有看明朗在下注的資本!

在曹操作為北方霸主已經板上釘釘時,司馬懿才選擇出仕,而出仕的方式更顯高明之處,那就是賭君主的下一代。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曹氏代漢那是遲早的事情,但未來官職最高的一定不是功勞最大的,而是幼主的從龍之臣,前任君主手下的重臣再戰功赫赫,那也是前任的事情,過眼的煙雲。

而這時候司馬家支持曹丕也算不得強出頭,這其實是沒有風險的買賣,因為很簡單,全天下的世家都支持嫡長子曹丕。

所以司馬懿在躲避過了曹操創業早期全部的風險之後,靠著家世和才能很輕鬆的混到了曹丕老師兼任丞相府秘書長的職務,這看起來很不公平,但現世也是如此,你並不能否定別人祖祖輩輩的努力,家世也是實力。

強者都下後手棋,爭霸天下這東西,先發未必治人,三國前半程戰功赫赫的後面大多不得善終,全天下的世家手握九成以上的人才和教育,無論誰當皇帝,一部九品官人法就重新收權於世家,畢竟曹操那樣的雄主不是代代都有的。

很多人努力一生做到縣委書記,但有人出仕就是縣委書記。

你可以不服氣,但這就是現實!


魚大嘴

為啥司馬懿在三國演義前半部幾乎沒有出現?

人生小演示,社會大舞臺。由於父母遺傳,角色定位,劇情判斷,自身把握,演技基本功等等吧,出場有的早,有的晚;有的生龍活虎,有的沒精打采;有的早早成名,有的大器晚



成。這中間的影響因素太多,太複雜,但有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先後次序,容易被忽略。司馬懿生於179年,諸葛亮生於181年,兩人只差兩歲。司馬懿出山在建安六年(201)左右,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約差六年,但如果考慮到司馬懿中途回家,曾經裝病那一段,則兩人正式步入社會差不多。但正如提問所說,諸葛亮在三國演



義中,上半場已經風生水起,展露頭角,司馬懿則默默無聞。為啥?因素綜合且多,這裡只說兩人出山時機,以及首次接見的老闆。司馬懿出來幹事的建安六年(201),前一年發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戰,這是影響曹操命運的一次決戰,司馬懿是在曹操取勝後,加入曹操集團的,最先接見的是一個郡太守,對於曹操的重要性,顯然低了一個檔次(那時曹操人材如荀彧荀攸郭嘉劉曄程煜滿寵毛玠等非常多)。



諸葛亮出山的建安十二年(207),則恰恰相反,在次年發生赤壁之戰,這也是決定劉備生死存亡的決戰,但諸葛亮全程參與了外交,軍事,交鋒,善後等過程,最終取勝,並且在大戰前,還制定了長期戰略--隆中對。更需一提的是,諸葛亮是大老闆劉備三次上門請來的。不難看出,諸葛亮對於劉備,其重要性比司馬懿對曹操,不知要大多少倍。

綜上所述,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露臉遲,與其歷史上建功立業比較晚有關,不僅有後人總結的“範丹貧窮石崇富,甘羅發早子牙暮“,同時期的老將黃忠也能證明。這些都是人生百樣,社會複雜的正常體現。(6:05)


流譽後

司馬家事士族,之前的司馬懿就和諸葛亮在南陽躬耕差不多,也在和三五好友論論道,聊聊天下大事,後來年紀大一點,出仕做點小官,因為士族地位高,曹操對司馬懿也有所瞭解,中期就把他調到身邊服務,他和楊修應該差不多的感覺,楊修更早一點,更作一點。而且前半部時魏的能人太多,司馬懿是帥才,統帥型的,和郭嘉,荀彧不是一型,和曹操,周瑜這種很像。曹操自己就是當時最好的統帥,魏國智囊百人,戰將千員,所以沒有司馬太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司馬的野心很大,魏國的一代開國,兩代皇帝都短命,如果曹操,曹丕,曹睿能多活幾年,那根本沒有司馬傢什麼事了。活的久就是好啊!


李大俠

題主說的三國前半部,那就是三國演義吧,前期只要描寫曹操,劉備等前輩,司馬懿蜀後輩吧,司馬與諸葛是同年出山的,到諸葛出山是三國演義中期吧,由於作者羅貫中偏愛諸葛亮,專心重墨描寫諸葛先生,他沒工夫去寫司馬懿,所以司馬懿再能幹也沒有出場的機會也,作者不留平臺給司馬,他再利害也無法展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