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近年来,电影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了,更有一些人,已不甘心坐在台下看他人表演,自己也想要成为主角,也要拍电影给别人看。今天要给大家安利的这部影片,就是导演张景卖掉了北漂20年攒下的房子才拍出的纪录片——寻找手艺。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寻找手艺》的豆瓣评分高达8.9,真是一部高分良心之作。这部纪录片是张景卖了房子加上友人赞助,自费和他的两三个非专业伙伴花了129天拍摄、一年多剪辑而成的。他们开着一辆旧车,行程34300公里,跨越23个省,拍摄了88个区域、144个拍摄点,记录199名主要手艺人,剪辑制作了近60次才定稿。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摄影是张景和司机临时转行担任,录音师也是出发前临时自学的,片子拍得相当“不专业”,拍摄中匠人们都在实打实地做自己的活儿,没有摆拍。就是这份“不专业”,片子被多个电视台拒播。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站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张景,截止目前,纪录片在B站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00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温暖感人的作品。现在看来,张景想拍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的梦,可以说是实现了。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可当初,四十岁的他,和哥们儿从北京出发时,一切还只是个未知数。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都说纪录片门槛低,但怎么着,摄像师和录音师是最起码的配置吧。可这部纪录片呢?没有专业摄像师,司机上。没有专业录音师,朋友上。整部纪录片没有一个镜头是演的,全部抓拍。而导演真正的工作,只是在后期,把268个小时素材变成212分钟的成片。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可就是这样一部野生纪录片,却让很多人为它拍手叫绝。这是一部行走式的纪录片,讲述三个纪录片的外行,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 片子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从情感上,它甚至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但它放下以往纪录片的高高在上,而是从个人情感切入,以极强的代入感,带领观众体验一次真诚的文化之旅。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2014年,他们从北京出发,几乎绕了中国整整一圈。刚开始,他们去雕刻之乡河北曲阳拍石雕,连去哪里拍,拍谁都不知道。而第二站要拍的桑皮纸作坊,也很不顺利。到达时,所有的作坊都已废弃。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到了新疆,就不能不去喀什。在喀什,只有吾麦尔艾里兄弟和他们的叔叔吐尔逊江.祖农还在制作国家级非遗项目维吾尔族土陶。炉窑设在家中,作坊隔壁是起居室。烧窑的时候,吐尔逊江.祖农不能离开半步,他要凭着眼睛和经验来判断炉火的温度。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戈壁荒滩上,张景他们找到了胡达拜尔地。这位老人会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他只是个放羊的老羊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音乐撼动人心,“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老人的牙齿已经松动,吃囊都要捣碎了吃,再加上杯白水就是早饭。为了款待几位拍摄者,他把家里的鸡蛋煮了一半。拍摄者们走后,他还要继续牧羊、继续在沙漠里种玉米、继续做他的芦笛。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在云南三台山乡,张景他们找到了84岁的李腊补老人。李老是当地一位受政府保护的手艺人。他不仅会吹拉二胡,弹三弦,吹葫芦丝;最重要的是,他还会一种即将灭迹的技艺——水鼓。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坎温老人。80岁的坎温老人靠墙坐着,消瘦的身躯和四肢满是劲道。他不说话,眼睛盯着手里的活儿,手不停地忙碌的做着傣族的油纸伞。

豆瓣8.9,好久没看到这么清纯不做作的纪录片了

这部影片没有任何的“精心设计”,却为每一位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因为在这里,100多位手艺人都留下了永恒的影像,这些艺人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因为张景导演已深深记录下来他们的手艺,他们的手艺活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