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蘋果公司比微軟公司強,但為什麼沒有微軟公司賺的錢多呢?

虛無縹緲143421783

蘋果和微軟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商業傳奇的企業。蘋果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智能設備(Iphone、Mac、ipad)銷售,微軟的主營業務收入是軟件銷售和方案服務收入。目前蘋果公司市值9269億美元,排名全球上市企業第一;微軟市值75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

在營收和利潤方面,蘋果也比微軟更強。

2015-2017年,兩家公司營收分別是蘋果2337億美元、2156億美元、2292億美元;微軟936億美元、853億美元和900億美元。在淨利潤方面,2015-2017年蘋果分別是534億美元、457億美元和484億美元,微軟分別是122億美元、168億美元和212億美元。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蘋果都比微軟高出一大截。而不是提出說得,蘋果沒有微軟賺錢。

其中,在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蘋果以457億美元的淨利潤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比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國工商銀行的419億美元還高38億美元。

微軟值得稱道的是,淨利潤的增長速度比蘋果快。從2015年的122億美元,到2017年的212億美元,兩年的時間上漲了73.8%。而蘋果則成2015年的534億美元下滑到了2017年的484億美元,下降幅度約為9.4%.


紅谷新視界

正因如此,對於關注點依舊在VR的圈內人士來說,微軟大搞MR的實際價值,恐怕就在於能否給希望依舊存在但道路依舊曲折的虛擬現實再續一波命——那麼,從第一波產品的實際表現來看,微軟能否扛起這份救世主的重擔?

老規矩,不要紙上談兵,讓我們用真實體驗一探究竟。

一點說明

吸取上次文章的教訓,在正式開篇之前,有必要先來解釋幾個基本概念——

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當前這一輪“Reality”技術浪潮中,微軟所鼓吹的商業概念。雖然根據官方解釋,這項理念的誕生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但正如引文所述,MR現如今的實際內容很容易讓人產生“VR與AR的混合產物(Mixture)”印象;另外,從縮寫形態來看,MR與MS(Microsoft)的聯繫也是一目瞭然,因此混合現實究竟算是技術概念還是商業宣傳,大家自有判斷。

混合現實門戶(Mixed Reality Portal):曾用標題為Windows Holographic Shell,最早登場於Windows 10 14986預覽版,隨後在15031預覽版中正式確定了“混合現實門戶”的譯名;簡單來說,這款第一方應用就是微軟為Windows MR頭顯開發的沉浸式全景操作界面,可提供最基本的系統應用功能,包括但不僅限於網頁瀏覽、視頻/音頻播放、查收電子郵件以及體驗遊戲娛樂等等,當然諸如全景視頻等VR領域的常見功能也沒有缺席——簡單來說,可以把它想象成微軟出品且功能更完善的SteamVR Home。

沒錯,混合現實門戶的產品思路和上個世紀聯想出品的《幸福之家》非常相似

Windows MR頭顯(Windows Mixed Reality Headset):顧名思義,即是為了配合微軟混合現實計劃而推出的專用頭戴顯示器設備。和HTC Vive以及Oculus Rift等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VR頭顯不同,Windows MR頭顯採用了與第三方硬件廠商合作生產的產品策略,目前已有HP、Acer、戴爾、華碩以及聯想等廠商確定了合作計劃並公佈了開發者版本頭顯原型。和目前主流的高端PC VR頭顯相比,Windows MR頭顯的主要特徵包括更高的分辨率、更便捷的安裝調試以及更出色的易用性——至少官方標稱如此,實際表現如何,我們下文自有分曉。

目前知名度較高的幾款Windows MR頭顯。當然,不全

好了,常識重溫完畢,下面開始正文:

頭顯裡的混合現實:比你的想象更驚豔

如果諸位在上週末看過了87君的Windows 10混合現實門戶(模擬機)體驗心得,想必會對文中層出不窮的問題印象深刻——例如讓局外人深感莫名的“把頭顯翻譯成耳機(Headset)”,例如徒有焦點渲染其表但缺乏眼動追蹤機能導致用戶只能“直視前方”的設定,諸如此類的笑料總會讓人懷疑微軟在MR上投入的真正誠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週末87君所體驗的僅僅是穩定版系統中附帶的組件,事實上,正式開發版的MR頭顯配合最新預覽版Win10的混合現實門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完全稱得上“驚豔”:

1.遠超預期的清晰度

根據微軟官方公佈的參數,Windows MR頭顯的分辨率為1440×1440(單眼),相比於去年上市的HTC Vive以及Oculus Rift等主流VR設備指標確實有所提升——至少紙面數據如此,那麼實際表現又如何呢?

覆蓋一整面牆且文字清晰可辨的Windows應用商店,問你怕未

答案是清晰度遠超預期——但凡是體驗過“VR元年”主流VR頭顯的朋友,想必都會對那字體模糊不清導致Low Poly風格大行其道的畫面印象深刻;然而,對於如今的Windows MR頭顯來說,這種“被動霧裡看花”的窘境終於迎來了改善——至少我們可以在現如今的混合現實門戶中利用MR頭顯輕鬆閱讀網頁和電子郵件,文字辨識的難度比起Vive和Rift明顯要輕鬆太多——舉個直觀一點的例子,視覺體驗至少也是從VCD到DVD級別的進化。

不僅如此,Windows MR頭顯有所提升的分辨率並未導致PC端的硬件配置需求水漲船高,與某些片面追求“畫面解析度”結果導致畫面嚴重掉幀的國產VR硬件廠商形成了鮮明對比。由此可見,經過一年有餘的發展,微軟成功地在數據處理壓力和畫面現實效果的槓桿上找到了新的平衡點,值得一試。

即便不是特寫,混合現實門戶場景中的程序窗口角標文字依舊可以輕鬆辨識

順帶一提,之前在模擬版混合現實門戶體驗中特意強調的“缺乏眼動追蹤技術支持的焦點渲染機能”,對MR頭顯實機體驗的影響要遠遠低於預期——這恐怕也和微軟官方指定的MR頭顯FOV較小有關,在邊沿四周黑框明顯狀似潛水鏡的視野中,下意識地直視前方確實是我們習慣使然的結果。

2.更接地氣的操作感

儘管從定價來看,我們很難把Windows MR頭顯視作與Vive或Rift同級的高端設備,但微軟依舊為這款普及型產品設計了體感控制裝置——那麼,在這個公認的VR行業難點上,MR產品的表現又如何?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一分為二逐條分析:

儘管只是一點微小的調整,但和競品相比混合現實門戶的移動操作確實更舒服

一方面,如果我們把目光集中在Windows MR頭顯配套控制器的按鍵和搖桿上,這些“無關體感”的部分在混合現實門戶當中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和Vive上流行的“按下觸摸板→投射拋物線→放手後瞬移到目標區域”不同,15031預覽版Win10混合現實門戶的移動操作變成了“向前推搖桿→投射拋物線→放手後快速移動到目標區域”,並且在過程中確實也有圖像表現——如果你對《Raw Data》不陌生的話,應該很容易想象這個畫面。

左右撥動搖桿是短暫而快速的轉向,坐在原地自由漫步不在話下

儘管乍看之下變化不大,但我相信稍有微軟遊戲手柄使用經驗的朋友馬上就能看出,排除為了降低眩暈而把完整的“平移”切分成快節奏的“疾進”之外,這套方案其實和歷代Xbox平臺主流遊戲的移動操作非常相似。換句話來說,對於微軟自家遊戲主機的用戶而言,幾乎不用任何學習成本就能掌握這種移動規則,對於整套MR系統的推廣來說無疑大有助益。

然而在另一方面……算了,短板等我們分析完優勢後再議不遲。

3.值得稱道的穩定性

最後,儘管依舊處於面向開發者的預覽版階段,但Win10混合現實門戶呈現出的穩定表現已經足以給親身體驗過的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沒錯,Valve的SteamVR Home是個絕妙的點子,在嘗試解決“玩家帶上頭顯打完殭屍之後還能幹啥”的問題之餘不忘試水一把VR社交——然而遺憾的是,糟糕的可靠性幾乎抵消了這款產品所有的正面評價,但凡是見識過SteamVR啟動界面頻繁彈出“SteamVR Home(無響應)”提示、頭顯內部畫面一片空虛的朋友想必都能理解這種感受。

倘若能提升一下硬件設備的舒適度,那麼在混合現實門戶中看電影無疑是個好主意

有過這種體驗作為鋪墊,相信諸位多半都能理解當87君第一次戴上MR頭顯進入混合現實門戶,面對這個幀數穩定、移動流暢並且在笨拙的操作“摧殘”(原因見後文)之下依舊沒有崩潰跡象的虛擬現實房間時,那句“這才是我們VR玩家真正的追求”肺腑之言從何談起——當然,這番感嘆的用意並非是要刻意吹捧微軟,畢竟這才是操作系統托拉斯的本職工作,不是嗎。

嗯,這次應該不會有人抱怨“明明插了耳機為什麼還沒反應”了吧

再順帶一提,之前曾經被87君重點吐槽過的“頭戴式顯示器(Headset)錯譯為耳機(Headset)”笑話,在迭代版本的混合現實門戶(以及相關的控制面板配置界面)當中已經得到了不錯的修補。錯誤低級歸低級,這種知錯就改及時止損的做派還是值得肯定的。

好了,關於微軟MR項目體驗的正能量環節,到此就算是暫告一段落——別急,這當然不是全部,接下來,就讓我們瞧瞧這套新系統的掃興環節冷卻一下頭腦吧:

頭顯外的混合現實:比你的預料更保守

然而我的意思卻也並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願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著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

——《社戲》,魯迅

至於為啥要在這裡引用這段描寫,很簡單:

倘若要用一句話概況這次Windows MR頭顯的直觀體驗,那麼除了迅哥兒的這段描寫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神來之筆:無非就是把蒙在臉上的白布換成一坨用塑料和尼龍混合揉成的勞什子,聳起肩膀端起雙手,各執一根棒似的蛇頭似的控制器在半空懟來懟去,那副模樣真是要多猥瑣就有多猥瑣。

至於為何要擺出如此滑稽的姿勢,有點見識的朋友多半都能猜到答案:沒錯,正是微軟頗為自得的“Inside-Out”追蹤定位系統惹的禍——既然體感追蹤區域被限定在頭顯上兩個攝像頭的覆蓋範圍,指望能像“Outside-In”的傳統VR設備一樣自然擺出從雙手下垂到白鶴亮翅在內的姿勢顯然不夠現實,這點大家應該都能理解。

事實上,就連87君這次體驗所使用的國產MR頭顯廠商也對這個事實心知肚明;正因如此,這家已經把Windows徽標印在設備控制鍵上的廠商,才會在套裝中加入桌面式的攝像頭傳感器——然而不幸的是,根據87君實際測試,這套微軟欽點的MR設備在體感控制環節的表現實在是不盡如人意:即便你擺出小龍蝦的姿勢,把一支體感控制器一動不動地舉到桌面攝像頭和頭顯攝像頭的交匯區域,呈現在全景視野當中的指示光標依舊會時不時地抽搐抖動;雪上加霜的是,倘若你膽敢把另一支控制器打開開關舉到臉前,整套體感系統立刻會陷入徹底的混亂——經過一番不算漫長的布朗運動之後,體感光標多半會連帶著指示線以各種莫名其妙的角度懸掛在我們視野當中的奇怪位置上,此時此刻,你會驚訝地發現,唯一有用的居然是固定在畫面中央、只會隨著我們轉頭而移動的焦點光標而已——沒錯,一番徒勞的折騰之後,我們的MR初體驗順利退化重返2016年Oculus Rift剛剛發售時期的水準,可喜可賀。

留意一下控制器所指的方向和混合現實門戶中指示線的實際方向,不難發現完全就是指東打西雞同鴨講級別的不靠譜——這還沒提那指示線猶如帕金森氏症發作一般的迷之顫抖呢

以上,就是87君的Windows MR頭顯混合現實門戶體驗。

沒錯,以上這些問題或許可以用軟件升級解決,退而其次我們也許可以期待其他3C大廠的設備會有更出色的表現——但是,如此這般迭代升級式的完善,真的可以創造出讓我們滿意的MR新世界嗎?

恐怕未必

拋開浮華的宣傳辭藻,直視MR當前的本質,我們很容易找到許多似曾相識的印象——只能存在於“視線所及之處”的空間追蹤機能,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叫好不叫座的Leap Motion;三自由度的坐姿體驗模式,無疑讓我們回想起了去年發售時期的Oculus Rift;至於在頭顯佩戴的過程中不時發生的視野漂移現象……PSVR玩家們一定會很眼熟。

歸根結底,至少以目前的狀態來看,微軟在Windows MR頭顯上的投入,僅僅是把先行一步的VR設備所經歷的教訓與積攢的經驗重新梳理整合,改頭換面以“增強現實”的名義重新上市發行而已——問題在於,虛擬現實的發展遭遇已經證明了這些套路不一定奏效,如果公眾意識到期望中的“Reality技術革命”並未到來,微軟的“第二次嘗試”又會落得何種下場?

我們確實不應該用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初生的巨人,但一個脆弱的環節足以把整個帝國導向毀滅;現如今,站在交叉路口上的微軟混合現實計劃,究竟會步上哪條道路?還是那句老話,恐怕能夠給予回答的,唯有時間和耐心的等待。

加油吧諸位,不要辜負這片藍天白雲的VR美景


87870網

誰強誰弱還說不清楚,微軟致力於軟件的開發,而且是靠此起家的,而蘋果是依靠硬件和軟件起家的。但是論掙錢,微軟還沒有辦法和蘋果比。

目前蘋果是美國利潤最高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利潤最高的公司。利潤超過中國所有手機商利潤總和的數倍。雖然它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而微軟,作為世界桌面操作系統的老大,利潤也大的驚人,可惜賺錢快,賠錢也快,前幾年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結果賠錢進去,不得不先放棄手機這項業務。近些年除了手機業務,硬件上微軟還涉獵遊戲主機,VR頭盔,超級本,平板電腦業務等等利潤只能算一般。旗下surface系列連續燒了三代的錢後,終於在第四代迎來了蛻變,而且還在去年推出了專門為設計行業打造surface studio,工業設計方面至少不弱於蘋果的iMac,個人認為還要優於iMac。價格方面也不省心,比iMac還要貴...估計美國設計行業工資都蠻高的吧。

蘋果對於軟硬件的把握可謂是絕妙。手機CPU都是同代最強的,可是分辨率,運存卻夠不上安卓機的主流配置,可是手機就是不見得卡(當然了用兩三年後也差不多了,和電腦一樣手機CPU也是會老化的,軟件也是會越來越燒硬件的)蘋果具有強大的號召力,iPhone出來之前,市場上已經有了觸屏手機,不過主推的還是按鍵機,等iPhone出來後,觸屏手機很快就火遍全球了。指紋解鎖,蘋果也不是第一個,前有摩托羅拉,可是也還是蘋果帶火的。去年蘋果發佈新的mbp,砍掉傳統USB接口,全部用上了4個雷電3接口,雷電3接口是新一代的電腦接口,傳輸速率比USB3.1高好幾倍,甚至可以外接顯卡,這樣mpb就不需要像外星人和雷蛇電腦一樣,為了可以外接顯卡特地做一個接口,不過這個成本和代價有點高,傳統PC筆記本可能需要些時間跟上。除了賣主要硬件,Macbook,iPhone iPod等等。賣配件,蘋果也是一把好手。蘋果耳機229,數據線149...還有雷電3接口的擴展塢....手機殼...等等走上了一條賣配件的不歸路。除了配件,AppStore付費軟件,iTunes付費歌曲和電影,iCloud空間收費...偶爾打打官司掙點外快。可以說蘋果的利潤相當恐怖。而且蘋果不打無把握的仗,擠牙膏的水平也絲毫不弱於英特爾,儘量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每次決定都非常慎重,每次都iPhone要出來之前都會被媒體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黑科技一堆,結果出來後,也僅僅在CPU和內存上有所提升,其他的變化不大。就拿雙攝來說吧,蘋果就不會第一個出頭,等到市場上出現這種需求之後,蘋果才姍姍來遲,當然效果也很顯著,帶火了這個功能,至少今年發佈的2000元以上手機都有雙攝了。所以蘋果不會和微軟一樣,為了打造一款產品,通過賠錢的方式來改進。賠錢的地方少了,掙得又多了,自然利潤就高了。


瘋狂的小白biu

其實要說強的話,微軟比蘋果更強,因為你看產品的用戶黏度。。。你可以不用蘋果手機,但是你不能不用微軟系統。。。這就是最大區別。可能3年5年後蘋果手機變成小眾的手機了,但是3-5年,你肯定還在用微軟系統。。。


PTW29381299

看評論很多人說蘋果沒有微軟強,其實兩者沒有太大可比性,都身為各自行業的巨頭,對各自的行業的影響先不說後無來者,但肯定是前無古人了,微軟改變了電腦,推動了互聯網發展,其實這一點蘋果做得不比微軟差,同樣的因為iPhone的誕生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發展,現在智能手機在互聯網的地位絕不低於電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蘋果正是智能手機的開拓者,至少在iPhone之前手機只停留在打電話,發短信,郵件,玩一些簡單的單機遊戲等,說與現在的智能手機有天壤之別一點不過分的,縱觀iPhone誕生之前手機的進化和發展,無非就是變薄了,變得更便攜了等,就是沒有革命性的改變,但是iPhone出現之後給這個行業定製了標杆,一直保持至今,仍無人打破。

感覺下一場革命就在於能源和材料吧,不光手機,如今太多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或是工具都太受兩者的限制,誰能在這兩樣東西上取得歷史性的突破,必將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理性的現實主義者

因為你花錢買蘋果手機iphone 45678,卻不花錢買win98 xp win7 8 。

如果中國用的都是正版系統。每人3套,一套2000。這20年,包括已經去世的人,8億用戶不止吧?4.8萬億!什麼概念?

我感覺沒有毛病


憤怒的火柴人之子

標題好尷尬!發前能不能先做下功課?標題反過來說才差不多!事實上,蘋果並不是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看看蘋果招聘信息在設計方面佔了多大比例!蘋果這十年風光無限,賺足了錢,但不是靠技術碾壓


月徘徊7

論技術蘋果還沒資格和微軟比,論創造收費蘋果絕對比微軟強好幾倍,蘋果是商業公司,微軟才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公司,蘋果基於商人心理自然想方設法挖掘收費的明目,微軟對這些並不再行,所以才在賺錢方面處於下風


求搭理的機器貓


那個米

寬容力的問題!

微軟放出盜版霸佔市場!當很多人都用微軟軟件時,他就有很多他項受益!

蘋果是一定要正版,所有用我的雁過拔毛!當然憑他們的產品,他們會賺不少錢!可是別人無法從你這分錢,只能再創同行業的公司來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