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斯福宁愿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宁愿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 竟然是这样

事实上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的现象最早发生在罗斯福新政之前的大萧条时代,这么做的目的是解决物资过剩问题——

当市场上的物资供应供过于求时就意味着物资价格的下降,这时销毁部分过剩物资而使价格回升。如果把产品免费分发给穷人,吃饱后的穷人还需要企业的产品物资吗?那么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呢?

美国是一个奉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是美国总统也无权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对企业主而言最优先考虑的必然是自己的利润,所以他们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宁愿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然而恰恰也正是罗斯福新政标志着美国由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向国家干涉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系过渡——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罗斯福新政之前的美国和欧洲所有政府都只扮演着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国家只保证市场的自由竞争,至于每个人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不会管的。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政府明确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民享有免于贫困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保证不饿死人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具体的解决之道是:以工代赈——让百姓有工作,有收入,增强购买能力,刺激经济复苏。同时一些公共项目也得到了发展。这要比单纯把牛奶、粮食、棉花免费送给人民好的多。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政府的职能是保证国家不受外来侵略和恐怖活动的袭击,为人民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保证人们至少满足最低生活水平,至于人们所希望获得的幸福生活则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努力,如果由政府来包办一切无异于用社会公共资源养活一群闲人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