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近些年來,關於校園暴力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條,這個廣受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一出,便會引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這些未成年人的背後,又是什麼導致他們脫離了“性本善”,在一次次的校園暴力中,有人提倡“用愛用心去教育感化”而有的人卻希望“以暴制暴”來徹底遏制校園暴力。

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本性原因

有專家指出,除了人的本性攻擊因素外,造成校園暴力發生的根本原因更多的還是家庭因素。首先,人的本性攻擊因素大多來自於自身的情緒方面,由於情緒帶來的各種複雜心情往往也是導致未成年人施暴的原因之一。

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其次,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更為巨大,一個小小的溺愛,或者一個類似“護犢子”的舉動,都會加深未成年人對一件事的正確判斷,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與家庭的教育很有關係。

最後,如果一個家庭的氛圍緊張、不和諧,也會導致孩子因缺少關愛和安全感,那麼這些來自於家庭的不和諧因素也會對這些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是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是很難健康成長的。

變態的校園暴力,不忍直視的手段從何而來

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在今年爆出的校園暴力事件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殘忍、毫無人性可言的暴力手段竟然出自一些未成年的人舉動,我們不免嘆息和驚訝,這些不忍直視的暴力手段都是從何而來?十幾個孩子對一個孩子的拳打腳踢,胯下之辱,無情的抽打甚至要被迫脫光衣服並拍下視頻,究竟是什麼教會了他們施暴?

國內最近發生的一起校園暴力事件,被施暴者年僅16歲,因為早戀分手,被女孩的現男友叫來十幾個同齡人以復仇為目的,把受害者拉到地下停車庫對他進行了將近三個小時的毆打,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些施暴者的年齡同樣也在十五歲到十七歲,都是未成年人,而這殘忍的一幕被停車場的監控探頭記錄了全部過程。

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事後,女孩家長主動提出要私下賠償但不能牽扯這十幾個男孩的信息,其理由卻令人既憤怒又可笑,女孩家長提出私下賠償的原因竟然是“我女兒只是想教育教育你們家孩子,沒有別的意思,得到你們的諒解,我女兒才能解除學校的勸退,重返校園”

對於校園暴力,是該“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是“以暴制暴”還是“教育感化” 不休止的校園暴力該如何遏制?

在施暴者家長的嚴重,小孩子打打鬧鬧難免的,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保證以後不會了就行。而在被施暴孩子家長的眼裡,暴力,不能止於所謂的教育教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讓這些施暴的孩子深刻體會到施暴帶來的後果和嚴重性。同樣的未成年孩子,不同的校園暴力角色,讓不同的父母有著不同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