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鴨體重及均勻度的控制

由於幹撒式發酵床菌種的數量有限,在發酵床養鴨過程中,隨著鴨群的不斷生長,糞便排洩的不斷增多,發酵床的載荷不斷變化,因此合理控制鴨群的均勻度對鴨養殖非常重要。

發酵床養鴨體重及均勻度的控制

為了保證鴨群體重的合理增長和較高的均勻度,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控制鴨群適宜的密度和群體大小;每隻鴨子至少要保證0.30平方米的舍內面積和0.30平方米的運動場面積;每群300只為宜;②及早分群;③料量準確,稱料精確。

餵養鴨子時必須將飼料均勻分佈到舍外運動場或舍內足夠大的面積上,隨鴨子的生長及時增加撒料面積。並注意防止以下幾點:①地面潮溼導致顆粒料溶解,造成飼料的浪費和鴨子實際採食量的不足;②撒料時飼料濺落到鴨子無法採食的區域導致飼料的浪費和鴨子採食量的不足;③撒料時將顆粒料踩碎成粉末,導致飼料的浪費和鴨子採食量的不足;④粉料不得用於撒料飼餵。

發酵床養鴨體重及均勻度的控制

定點、定時、定人給鴨群稱重,稱重比例不少於10%,而且稱重要早,雛鴨到達育雛舍就要稱取初生重,以後每週至少稱重一次。稱重後準確計算出每圈、每棟、全群的平均體重和體重均勻度;計算體重均勻度,要以標準體重和實際平均體重5%分別計算,據此對鴨群的體重和均勻度作出正確的評估。根據稱重結果,仔細核定出下一星期的料量。

鴨群的生長階段不一樣,大小、糞便排洩量也不一樣,所以要合理安排密度,如針對25天以前,金寶貝發酵床養殖能承受每平方米7~8只的養殖密度,但25天后隨著排洩量的逐步增加,發酵床不能分解多餘的糞便了,超出了發酵床的承受負荷,所以應減少養殖密度,金寶貝發酵床建議採用“AB圈制或ABC圈”制,即25天前用小面積的A圈,25天之後再啟用B、C大圈舍,如將原1個鴨群分為2個,或2個鴨群分為3個,或將原小面積圏舍替換成2倍的大面積圈舍,中間或兩頭設置專用通道,減少養殖密度,減少排洩量,使發酵床長期、穩定、持續地發揮功效作用。

使用發酵床養鴨,需按以上幾點對鴨群體重及均勻度進行控制,這樣才能將發酵床發揮到最好的效果,既能提高發酵床壽命又能育肥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