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处,古有“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邻环庆,北枕沙漠,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说。是陕西省的西北门户、榆林市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素有“旱码头”之称。全县辖1街道办事处14镇4乡。

石油、天然气、原盐、芒硝、硫酸镁、氯化镁等矿产资源颇具优势,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石油资源分布较广,已探明储量16.18亿吨,是全国石油产能第一大县。定边县也是陕西唯一的湖盐产地,共有大小盐湖14个,盐田总面积98平方公里。此外,全县煤炭预测总储量超过400亿吨,开发潜力巨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优势明显,是全省新能源产业第一大县。

定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陕西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定边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绿色环保节能示范县”、“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2017年12月,入选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

  • 中文名称

  • 定边

  • 外文名称

  • Dingbian County

  • 别 名

  • 塞上油城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

  • 下辖地区

  • 定边街道办事处,砖井镇,安边镇等

  • 政府驻地

  • 东正街

  • 电话区号

  • 0912

  • 邮政区码

  • 718699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

  • 面 积

  • 6920平方千米

  • 人 口

  • 35.21万

  • 方 言

  • 中原官话-秦陇片(秦语)、晋语-五台片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古长城遗址,鼓楼等

  • 机 场

  • 定边机场(前期)

  • 火车站

  • 定边火车站

  • 车牌代码

  • 陕K

  • 行政区划代码

  • 610825

历史沿革

定边境内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从南部山区出土的文物看,属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 “河套文化”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范畴。

夏禹时,定边一带属雍州,为古羌族后裔羌、氐民族的游牧徙居地。

殷商时期,定边一带为鬼方之地。

西周至战国时期,定边先后为荤粥、猃狁等犬戎部落所踞。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昭王伐义渠,建立北地郡,包括今定边一带。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始皇统一六国,定边始有军政建置之归属,隶北地郡马岭县。

西汉置刺史部,定边属朔方刺史部,县境东部属上郡奢延县,西部属北地郡昫衍县,南部山区西段属马岭县。汉武帝北伐匈奴,先后于元狩四年(前119)、元鼎六年(前111)两次大规模移民陇西、宁夏、陕北,实行实边政策,境内居民数量大增。

东汉初年锋镝不息,匈奴东进,北地郡治地两次内徙,定边纳入匈奴控制范围。西晋未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不休,定边先属前赵、后赵,继又属前秦、后秦。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国号夏,雄据河套,定边为其腹地。至北魏前期,县境内无郡县建置,是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杂居地。

北魏时期,定边全境属西安州大兴郡,武定中均废,改属夏州阐熙郡,定边东部属新囶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定边全境隶属西魏,复置西安州,改大兴郡为五原郡。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3年),因定边盛产池盐,改西安州为盐州,仍置五原郡。北周沿西魏旧制。

隋改盐州为盐川郡、五原郡为五原县,又于白于山南麓置洛源县,隶弘化郡,县境分属之;东部滩区属朔方郡长泽县。隋末唐初全境为梁师都占据。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盐州。元和十五年(820年),定边分属盐州、庆州、宥州所辖。五代时期,县境先后归属梁、唐、晋、汉、周。

北宋初属陕西路盐州,咸平五年(1002年)全境陷于西夏,仍设盐州。至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废盐州,后建立元朝,实行行省、路、府建置,定边境东部属延安府,余属庆阳府,均隶属陕西行省。

明代在沿边地区设立军政合一的卫所,定边隶属陕西布政司延安府和庆阳卫。明朝中叶,为抵御蒙古族侵扰,在境内多次修筑长城和城堡,时定边属延绥镇,定边营驻参将,领永济等十三营堡为西路,嘉靖四十二年(1562)置延绥镇西协副总兵,驻定边营城。清朝初期,定边行政建置沿袭明代,隶属靖边同知,置守御千户所,驻守御千总。雍正九年(1731)置定边县,安边设州同,隶属榆林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令各省裁府存道。定边属陕西省榆林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境共产党解放区置定边县(治地定边城)、安边县(治地武峁子、新安边)隶属陕甘宁省;国民党统治区置民国定边县(治地安边堡)。1937年陕甘宁省裁撤,陕甘宁边区政府设三边特别行政区(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地定边城,1949年先后领辖定边、盐池、吴旗、靖边、安边诸县。解放后,安边县并入定边县,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定边县。

旅游

花马池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

花马池

花马池,在定边县城西北约13公里的盐场堡乡,达3300万平方米,俗称“大池”。花马池不仅自然景色优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为定边“三宝”(皮毛、咸盐、甜甘草)之一。《定边县志〉载,汉代时,定边即“有盐池以为利”。到了唐代,在花马池东西两边新增加了十多个盐池,“唐有盐池十八”。花马池自明代以后,食盐的行销已有固定的地区,定边食盐固定销行与陕北和关中,甚至达汉中府各州县,此外,还供宁夏、甘肃两省部分地区。明天顺、正德年间,还以它换回矫健的西夏马,所谓"花马池”,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马池日益获得科学的改造,已成为定边县重要的工业区。

鼓楼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

玉皇阁

鼓楼,原名玉皇阁,位于县城街道中心,处建年代无考,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三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271平方米,总高30米。第一层为台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高9米,外砌清砖,内黄土,十字券洞互通,洞顶交叉处浮雕八卦图案,基南铺青砖,石雕栏杆相围。第二层为楼阁,面阔,进深7.66米,内设木踏步,可达三层,南辟拱形们,东西北三面青砖砌墙,东西墙正中个辟石雕团龙网窗。第三层四面均为大陕棂花隔窗门,木质地板。二、三层檐下斗拱均为一斗二升麻叶头,明间平身科斗拱三朵,次间一朵。重檐顶覆盖琉璃瓦,脊兽、十字脊中安宝瓶,脊均置三仙人走兽,兽面勾头蔓草滴水,油漆红挂,旋子彩绘,檐角悬挂铁质风铃。鼓楼基座高大,楼阁纤小,虽经多次维修,但仍保持了明代西部建筑风格。1983年定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