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

神木市,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是“中國文明的前夜”——石峁遺址所在地,位於陝西北部、秦晉蒙三省接壤地帶。總面積達7635平方千米,是陝西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截至2016年,神木市下轄15個鎮,常住總人口46.3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4.8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4.3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7.1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46:67.90:30.6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6078元(常住人口口徑)。

神木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全國十大工業強縣、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全國雙擁工作模範縣,同時也是陝西省文明縣城 、陝西省教育強縣 、陝西省環保模範城市 、陝西曆史文化名城。

  • 中文名稱

  • 神木

  • 外文名稱

  • Shenmu

  • 別 名

  • 神府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陝西省榆林市

  • 下轄地區

  • 15個鎮

  • 政府駐地

  • 神木鎮府陽路1號

  • 電話區號

  • 0912

  • 郵政區碼

  • 719300

  • 地理位置

  • 陝西省西北部、黃河西岸

  • 面 積

  • 7635平方千米

  • 人 口

  • 46.34萬

  • 方 言

  • 晉語-五臺片-神木話

  • 氣候條件

  • 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神湖、二郎山、天台山、龍眼山、高家堡古城等

  • 火車站

  • 神木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陝K

  • 行政區劃代碼

  • 610881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神木市境已有先民定居。在窟野河、禿尾河兩河流域,有數處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

    中國文明的前夜——神木石峁

    夏,市境屬雍州地,為燻育佔據。

    商,為龍方地。

    西周,林胡族佔據。

    春秋戰國,縣境為白狄故地(一說為林胡族地)。

    秦,為上郡北境,又改屬九原郡,稱為新秦。

    漢朝,元朔二年(前127),置五原郡。元狩三年(前120)又置朔方,稱新秦中。後又在禿尾河下游置圁陽、圁陰、鴻門三縣,屬西河郡;禿尾河上游置白土縣,屬上郡。

    三國、西晉,為羌胡佔據。

    東晉十六國,先後為後趙、前秦、後秦、夏政權屬地。

    南北朝,先為北魏地,置石城縣(今解家堡一帶),後改名為銀城縣,屬上郡;後為西魏地;再後為北周地。置歸真郡(今解家堡一帶)。

    隋,置銀城縣(今解家堡一帶),屬雕陰郡。

    唐,開元十二年(724年)置麟州(治所在今楊家城)、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新秦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麟州,領屬新秦(今楊家城)、連谷(今黃羊城)、銀城(今解家堡一帶)3縣。

    五代時,縣境先後屬唐、晉、漢地域,仍置麟州。

    後周、北漢,仍置麟州,與府州、勝州自立,隨情勢委依於周漢兩大政權之間。

    宋,仍置麟州,屬於河東路,領新秦、連谷、銀城3縣。乾德五年(967年)升麟州為建寧軍,後又復還舊制,端拱二年(989年)又改麟州為鎮西軍。政和四年(1114年)廢銀城、連谷兩縣,併入新秦縣。

    遼、金、夏為鎮西軍,後撤銷鎮西軍,改為神木寨(仍在今楊家城,因城外有松樹3株故名),先後被金、夏佔有。

    元置雲州於神木寨。至元六年(1269年),廢州為神木縣,以葭州領屬的太和縣(金建,在今太和寨)併入。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神木縣為神木堡,屬榆林衛,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置神木縣,屬葭州。隆慶間,置東路神木道於神木,管轄葭州及神木、府谷、吳堡3縣。

    清雍於正九年(1731年)神木道改為延綏府道,移駐綏德,神木縣屬於葭州,後屬榆林府。

    中華民國,神木縣屬於榆林道(後改為榆林專署)。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4月15日,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成立,統轄神木縣城以南及府谷縣、佳縣、榆林縣的部分地區,與國民黨統治的神木縣並存。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1月,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改為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屬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領導。同年10月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改為神府縣政府(屬於陝甘寧邊區),與國民黨統治的神木縣並存。民國三十年(1941年)神府縣由陝甘寧邊區改屬晉綏邊區代管。

    1946年年6月高家堡解放後,神府縣政府遷至高家堡。1946年9月神木縣城解放,國民黨神木縣政府瓦解,新的神木縣政府成立,與高家堡神府縣政府並存。

    1950年神府縣、神木縣合為神木縣、治神木城。

    1958年神木、府谷兩縣合併為神木縣,縣治在神木城,原府谷縣城改為府谷鎮。

    1961年神木縣又分為神木、府谷兩縣,同屬榆林專區。

    2017年04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神木縣,設立縣級神木市,以原神木縣的行政區域為神木市的行政區域,神木市人民政府駐神木鎮府陽路1號。神木市由陝西省直轄,榆林市代管。

    風景名勝

    神湖

    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

    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市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千米,南北最長處12千米,水面面積67平方千米。屬高原性內陸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裡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鷀、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

    二郎山

    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

    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神木市城西1千米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千米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佈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佈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

    天台山

    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市賀家川鎮東南方距市區65千米處。山體拔地而起200餘米,天台山廟群主要分佈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宏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葺,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的一方宗教聖地。長約2千米的天台山古建築群,最南端是高聳的山門,有數十米的石洞,洞內有石階二百餘級,洞上有仿明隸石刻“南天門”三個大字。由山門石洞向北原建有廟宇九層。天台山山頂有座天台山廟,據史料記載,此廟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以後歷朝都進行過修繕和擴建。尚留有明清時期近百幅壁畫和碑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