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特征及市场趋势

1、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发展状况

商品混凝土是指用作商业用途,可出售、购买的混凝土,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成的水泥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商品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商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房地产行业。

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特征及市场趋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行业全景调查及市场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区域集中度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商品混凝土行业分布和发展的不均衡性。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已形成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等三大板块。

3、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发展特征

(1) 产品同质化严重

商品混凝土生产原料种类基本固定,均由水泥、石子、砂子、掺合料,外加剂与水组成;生产工艺差别不大,也相对统一;加之市场需求相对单一,主要考虑强度因素。正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决定了其终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和无差异性。较难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实现长期稳定的生产与供应。但随国家设计标准的转型,对耐久性要求的提高,特殊环境下所需的特种混凝土也在逐步发展。

(2)生产使用时效性强

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混凝土因受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必须在初凝之前完成浇注,初凝时间一般为 1~2 个小时;否则一旦在泵送前初凝,就不能提供给施工工地使用。这就使得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时效性较强,无法保有库存。而没有成品库存,就难以应付季节性、突发性的大量需求;在建设规模波动较大、出现突发性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集中时段突击供应。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3) 供应服务的地域局限性

单搅拌站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由于商品混凝土无法运送到较远的地方销售,使得单个搅拌站的辐射范围有限,所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基本上在本地销售,市场需求本地化的特征明显。一般来说,15公里左右的供应距离比较理想;在交通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把供应半径扩大至30公里;超过50公里,就很难有效供应。虽然,通过在预拌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可以延长初凝时间,但过远的运输距离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搅拌站的辐射半径有限,为了满足多个区域的需求,宜多点布局,搅拌站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分散布局可以使搅拌站各自服务主要的目标市场,从而避免局部过于密集而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4)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商品混凝土生产不具独特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没有复杂的窑炉,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大,但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减少投资时对现金的需求,在行业利润较高时,其他行业投资者很容易进入;建立搅拌站的时间比较短,一个标准搅拌站的建设周期一般为 3~4 个月。因此,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且因拖欠款现象普遍而不易退出。

4、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发展特征及趋势

(1) 绿色生产是商品混凝土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促使更多企业加速对旧搅拌站的改造。绿色生产是商品混凝土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对企业的一个严峻挑战,企业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加大投入,这也间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2)商品混凝土行业将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力量

工业固体废弃物、矿产废石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如钢渣、磷渣、石粉、尾矿石、再生骨料、再生微粉等经过加工、筛选之后,可以成为生产混凝土的组分材料,既缓解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 做大做强是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发展方向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规模化不仅仅指混凝土生产设备数量、企业资金投入的规模化,而是指是否具有产业链在上下游延伸上的规模投入。商品混凝土企业是否在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上具备自主优势,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实力。

(4)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取消,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完善的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特征及市场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