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种过葡萄的朋友想必对这葡萄上的透明小珠子并不陌生,它是由葡萄植株分泌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体,常被称为“营养珠”。葡萄的叶背、叶柄、节间、果穗上常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营养珠”初期呈透明状似虫卵,后期会失水皱缩成黑色小突起,不过这个小突起极易脱落。

而正是这不起眼的小突起,近期却被疯传为寄居在葡萄果面的介壳虫或是某些病原菌侵染,千万不能吃!再一次将处于水果谣言重灾区的葡萄推上的风口浪尖,葡萄的价格也一路下滑,果农叫苦不迭。

为此,笔者特意整理了关于葡萄“营养珠”的相关知识,以正视听!

葡萄为什么会吐“营养珠”?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葡萄的“营养珠”中主要包含的是水分及营养物质,其中水分约占90%左右。一般来说,葡萄吐珠是存在规律性的,在坐果期为发生高峰。

如果说人出汗是为了散热,那么葡萄吐珠则是为了排出植株内多余的水分和养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坐果期是发生高峰。

从以上看来,吐“营养珠”至少说明了葡萄根系是比较发达的,且树体营养水平高,毕竟我们只听说过“富得流油”。

葡萄吐“营养珠”是好事还是坏事?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上文提到过,葡萄吐珠是为了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养分,换句话说这一现象是葡萄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

在“营养珠”中磷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此外还包含如铜、铁、硼、锰等元素,葡萄可借外吐现象将植株内过剩的营养物质排除,以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此外,葡萄植株下部受到光照较弱,通风不良,会影响蒸腾作用,而造成营养和水分滞留,所以这些地方往往分泌的“营养珠”较多。

除开调节葡萄植株的水分和养分,“营养珠”的部分挥发性成分还有一定的防虫作用。如红提“营养珠”中挥发物含量最高蒎烯就可对叶蝉、尺蠖等有一定的趋避作用。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说起葡萄“营养珠”的弊端,大抵是摊上最近“葡萄有刺吃不得”这个事了。果实上失水干缩后的营养珠会形成小黑点,但大部分会自然脱落,也不会影响食用,和网传葡萄上的刺儿压根就是两回事,受采访的专家也一再强调结论只针对送检样品。在此,也希望诸位正确认识“营养珠”,不要以莫须有的东西恶意中伤果农。

当然,如果葡萄“营养珠”异常多也要注意,这是可能是营养过剩的表现之一,需要及时调整施肥方案,避免过度过量施肥。

葡萄上的“营养珠”最近摊上事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