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垃圾,讓地球淪為“塑料星球”?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環境汙染問題再次引發熱議。而作為全球汙染最嚴重國家之一——印度也再次成為世界環境組織的眾矢之的。

到底有多少垃圾,讓地球淪為“塑料星球”?

印度,“塑料遍地的地獄”

印度政府最新的數據顯示,印度每年產生大約560萬噸塑料廢物,其中新德里是塑料消費最多的城市。為此,新德里2009年就開始禁止塑料瓶,隨後又擴展到所有塑料製品。但類似禁令很少執行。塑料瓶依然用來運輸蔬菜,或是用於飯店外賣。法新社稱,印度是“塑料遍地的地獄”。

儘管印度總理莫迪承諾在2019年任期結束前對該國汙染進行治理,但數十年來的選擇性忽視很難短時間得到改變。由於空氣汙染尤為嚴重,印度甚至被稱為世界上呼吸最危險的國家。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印度在近20年快速發展,但是以不斷加重的空氣汙染作為代價。

事實上,不只是印度,作為全球性難題,環境汙染和垃圾問題早已牽動各國的神經。

中國的垃圾,到底有多少?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2004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2010年,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中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產生量約4億噸,建設垃圾5億噸。

《人民日報》關於垃圾產量的報道指出,北京日產垃圾1.84萬噸,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長度接近50公里,能夠排滿三環路一圈;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2萬噸,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廣州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多達1.8萬噸。

然而,這只是增量,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經超過80億噸,而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超過200億元。

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80萬畝。

“垃圾圍城”不只是指城市,曾經被譽為“後花園”的大城市周邊郊區農村,現在很多都淪為了“垃圾場”。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在報告中指出,中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超過2.8億噸,數量已超過城市。巨大的垃圾不僅侵佔了稀缺的土地,汙染環境,而且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

 全世界的垃圾,到底有多少?

到底有多少垃圾,讓地球淪為“塑料星球”?

從世界角度來看,垃圾汙染的深度與廣度已超乎人類想象。確實如此,今天不論是在世界最高峰珠峰的山巔、各國的高原湖泊、太平洋最深處的海底世界,亦或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和北極海域,都能發現垃圾汙染尤其是塑料垃圾的蹤跡。

日前,日本海洋—地球科技研究所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1.1萬米深處發現了大量白色垃圾;前不久,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在南極戴維斯海域也同樣發現了白色垃圾。近年來,海洋生物因誤食塑料垃圾,或被塑料製品窒息而死的消息也屢見報端。

3月22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位於太平洋東部的巨大“垃圾島”——大太平洋垃圾帶上漂浮著近8萬噸塑料,主要是塑料瓶、塑料袋、浮標、繩子等。

近8萬噸塑料,相當於500架噴氣客機的重量;覆蓋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是5個日本的國土面積大小,也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面積的總和。

到底有多少垃圾,讓地球淪為“塑料星球”?

種種跡象不禁讓人質疑,這個汙染全球的“超級垃圾”到底有多嚴重?

根據《科學進展》雜誌2017年發佈的一項研究,自20世紀50年代起,全球已生產了83億噸塑料重量相當於1.84萬座位於迪拜的世界最高建築哈利法塔,5.6萬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或5500萬架巨型噴氣式飛機。

在其中,63億噸塑料徹底成為廢棄物。只有9%的廢棄塑料被回收,12%被焚燒,剩餘的79%則會被深埋在垃圾填埋場或在自然環境中累積,有的被倒入海洋,成了一碗濃稠的“塑料湯汁”,容量幾乎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小。按照目前生產趨勢,研究人員推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大約120億噸塑料垃圾。

美國環境保護局的資料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天生產4磅以上的垃圾。這比1960年的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比西歐國家的產量多50%。

在英國,每天約有70萬隻塑料瓶將會被丟棄,如果首尾相連,它們的長度約等於3條英法海底隧道。

根據聯合國大學的一項研究,過去5年間,亞洲電子垃圾數量增長了63%。僅在中國,這個增長量就超過了一倍。嶄新的手機、電腦,在衣著光鮮的男女手中往往不到2年,就被更新出爐的“兄弟”替代。

有專家預言,若不能有效回收處理塑料垃圾,地球將要成為“塑料星球”。

“觸目驚心”、“氾濫成災”,或許都不足以形容目前全球的塑料垃圾汙染。素有“度假天堂”之稱的巴厘島,因塑料垃圾成堆,如今已經成為“垃圾場”。潛在印度尼西亞的海洋中,周圍環繞的並不一定是各種海洋生物,與塑料垃圾“合影”都是常見的事兒。

垃圾革命

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後,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垃圾汙染,已到了必須整治的時刻。

近些年來,各國都呼籲提升對塑料垃圾汙染的認識,減少使用塑料製品。中國升級“限塑令”,明文規定減少使用塑料製品;英國女王向這個人類公敵“宣戰”,並制定25年環境改善計劃;歐盟制定“塑料戰略”,力爭2030年將塑料回收率提高到55%……

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也將是垃圾汙染最後的承受者。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生活,將會徹底改變。

“這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終結”。(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