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國際研究院】中國家譜編修的通常程序

盛世修志,家興續譜。古人認為,人生有三件大事,這就是修族譜、建宗祠、修墳墓。修纂族譜是宗族的頭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極為重視,就如國家、政府重視編修正史和方誌一樣。

但正因為如此,要完成這家族大事,家譜編修的組織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家譜國際研究院】中國家譜編修的通常程序

一、成立修譜委員會(譜局)

首先是組建以家族中負有文名或職務最高的退休官員或族長為首的修譜委員會。編委會舊時一般設主修(由族長擔任)、倡修(編修)、監修、協修、校閱等,今日一般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主編等。

二、籌集修譜經費

編委會即所謂的譜局建成後,接下來就要籌集修譜經費。經費舊時一般來自族田、祭田及其它族產的收入,除此之外,每個入譜的男丁都必須交納一定數額的譜銀。今日主要通過捐資和族譜預售籌集,部分地方仍有按男女人丁派攤形式集資。

三、開局

經費籌集就緒後,編委會就進入譜局動手編修,譜學名稱稱為“開局”。譜中的“凡例”定好後,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譜編修宗旨、基本體例、資料報送要求。書稿編好後,即請名人作序以弘揚先輩祖德,同時請人刻寫和印刷,監修、校閱負責校對。

四、出譜

譜書裝訂完畢後,即通告族人,並擇吉日將譜迎回祠堂,這在譜學上叫“出譜”。

五、拜譜

譜入祠堂再擇吉日舉族對譜予以禮拜,這在譜學上稱為“拜譜”。

六、發譜

拜譜禮畢,即由族長拿出硃筆按序發譜。今日不同之處,主要是將譜稿送到印務公司膠印、鉛印,印畢多擇吉日(如臘月二十三“進灶”前、三月“清明會”)發譜即可。

因為舊時有“先得譜先得福”的傳說,家譜迎回祠堂至分發完畢,一般都要安排家譜的保衛事宜,避免“搶譜”現象發生。

【家譜國際研究院】中國家譜編修的通常程序

家譜國際是一家推廣家文化,以互聯網為基礎、幫助各大姓氏、梳理家族脈絡、修譜續譜、建立家族檔案,專業化宗親服務機構。幫助各個家族省時省力更省錢的完成修譜續譜工程,在保證修譜質量前提下還能根據家族需要進行版式定製開發。如有需要幫助,還請在文章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