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貧困戶濫用“救命錢”

沒啥病頻繁就醫,濫開藥囤積牟利,把住院當成“療養”……安徽省宿州市某地健康扶貧實施過程中,審計出了一些不正常現象,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值得關注、警惕。

個別貧困戶濫用“救命錢”

從過去的“小病拖大病,大病沒錢治”到如今的“有病敢於治,治病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健康扶貧政策給廣大困難群眾帶來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近年來,宿州市大力開展健康扶貧,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不過,宿州市某地在2017年審計中發現,健康扶貧實施過程中,部分受益對象過度就醫,擠佔醫療資源,浪費扶貧資金,亟需引起關注。

沒啥毛病愛看病,濫開藥品囤家中

2017年,該地開展了一次健康扶貧資金審計,通過入戶調查和數據比對,發現部分健康扶貧受益對象不合理檢查、用藥和住院,存在過度就醫、浪費醫療資源的問題。審計人員稱,這些行為給健康扶貧資金和新農合基金帶來損失,使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信息管理不健全,部門聯動不合拍

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這是實施健康扶貧政策的初衷。然而,為何會出現濫用健康扶貧政策、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的健康扶貧政策宣傳不夠全面,少數受益對象對政策一知半解。

目前,健康扶貧的宣傳形式不斷創新,生動活潑,但內容主要集中於健康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上,而關於如何合理就醫的宣傳相對較少。部分受益對象不能正確認識健康扶貧政策,在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感恩政府支持的同時,產生了“便宜不佔白不佔”的錯誤心理。根據現行的健康扶貧政策,貧困戶住一次院,自付部分通常只有10元左右,有的甚至是“零付費”,因此,少數人視住院為應該享受的“福利”,有事沒事就去住院,把健康扶貧當成“免費療養”。過度就醫現象如不能得到及時和嚴肅制止,會造成一些人爭相效仿、相互攀比,加大基金支付壓力。

扶貧、新農合等相關部門未將貧困人員動態管理的情況隨時對接更新,造成部門之間貧困人員信息不銜接、不對稱,也容易導致健康扶貧資金的損失和浪費。

合力嚴把監督關,提高扶貧精準度

為確保健康扶貧政策和資源合規、合理運用,實現“精準識貧,精準治病”,審計人士建議,要全方位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引導群眾科學合理就醫,使健康扶貧資金髮揮應有的效應。

審計人士稱:要讓廣大幹部群眾熟知健康扶貧政策能做什麼、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要讓榮恥觀深入人心,防範違規行為發生。

點評:要確保健康扶貧政策紮實推進,健康扶貧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督查問責必不可少。建議儘快完善健康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制度,確保健康扶貧在制度框架內實施,定期對健康扶貧政策的實施主體及受益對象進行檢查,對健康扶貧資金實行嚴格監管,對違規實施和享受健康扶貧政策的人員堅決進行嚴肅查處,並公開曝光,形成威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