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解读《燃烧》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不仅因为本片在豆瓣上,

有将近2万人给出了8到9分的好评,更因为本片是戛纳场刊史上评分最高的电影(满分4分,《燃烧》3.8分)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剧本取材于村上春树和威廉·福克纳两位文学泰斗的短篇小说,导演是韩国电影大师李沧东,8年磨一剑。

这样的阵容,这样的片子,一句话说不好,没文化的帽子就扣在你头上了。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但我还是要说一句,《燃烧》我真的不太喜欢

《燃烧》故事的格局非常小,围绕三个人展开,刘亚仁饰演一位叫做钟秀的底层搬运工,他偶遇了一个叫做惠美的打工妹,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为爱鼓掌。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惠美拜托钟秀帮她看管自己的猫,而她则要去非洲旅行。不久之后,钟秀不仅在机场接到了惠美,还接到了一个叫做本的富二代。本和惠美在非洲相识,关系似乎在朋友之上。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面对鲜明的阶级鸿沟,钟秀在自卑与嫉妒中煎熬,因为不想失去惠美,他只能接受本这个第三者的存在。

三人一起抽大麻时,钟秀得知本有“烧大棚”的癖好,并得知本下一次要烧的大棚离他非常近。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从此钟秀日复一日在附近搜寻本烧掉的大棚,结果大棚没找到,惠美却人间蒸发……

对于这部片子,你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部犯罪悬疑片——本是一个穷的只剩钱的变态杀人狂,他所说的“烧大棚”其实就是杀死那些没人在意、自我放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底层女孩,以此来取乐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在杀人之前,本会给他的“祭品”化妆,仿佛自己的玩物一样。他会留下女孩生前的物品当做战利品,在事后细细回味。同时,他也十分享受被钟秀追踪调查,这种心理角力仿佛是犯罪快感的生理延时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最终,钟秀观察到,惠美的猫和手表都出现在本家中、结合惠美打来的喘息连连的电话,认定了本就是杀害惠美的凶手,钟秀连捅本数刀,为惠美报仇逃之夭夭。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然而,以上这些都仅仅是猜测而已,细思之下,一切又都从未发生。

在《烧仓房》原著开篇,惠美就表演了一段剥橘子的哑剧,这一举动让故事的主人公 “我”起了纳粹党卫军中校,他在被送上以色列法庭时,有人建议最合适的刑法是将其关进密封室,然后一点点将空气抽去,使其窒息而亡。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对于这部改编电影而言,从惠美剥假想橘子开始,整部影片的现实感就被一步步抽离,而对于看惯了类型片,习惯了封闭式结局的观众而言,真相就如同空气,一旦被抽离,窒息感也就随之而来。

那口井到底存不存在?李沧东没点破,惠美说有,惠美母亲说没有,路人也说没有,钟秀的母亲说有,而钟秀自始至终也没找到,他只是默认了井的存在。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惠美死了吗?李沧东没点破,惠美如果死了,是不是本杀的?李沧东没点破……

至于影片的结局,钟秀真的杀了本吗?李沧东依旧没点破,你可以理解为钟秀为惠美报了仇,也可以将钟秀毁尸灭迹、将本与保时捷付之一炬的行为,理解为钟秀发泄在稿纸上的愤怒。

整部影片完全处在一个不可知的状态下,打破了悬疑类型片“真相只有一个”的定律,镜头之外,区分现实与虚幻的陀螺永远在转动

……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换句话说,《燃烧》中,猫、井、大棚都可以是假的,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不相信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口没有水的枯井,对于钟秀来说,这是他和惠美缘分的证据,只有坚信它的存在,坚信两人曾在年少时期就因为这口井结缘,钟秀在本,即这个只和惠美有露水情分的情敌面前,才不至于输的太惨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讽刺的是,真正和惠美有血缘关系的母亲却不记得这码事,只抱怨惠美欠了一屁股债。而钟秀的母亲却一口咬定有一口井,但并不知道惠美掉进去过。

至此,井到底存不存在已经不重要了,一口井带出惠美被家人抛弃,带出钟秀对惠美的执念才是真实存在的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说白了,《燃烧》想要展现的,并不是一个证据确凿的犯罪故事,而是通过描写三个来自不同阶级男女之间的恩怨情仇,来展现韩国社会底层的Little Hunger(物质空虚)和Great Hunger(精神空虚),以及上流社会接近病态的Great Hunger

而这两类人战胜两种“Hunger”的方式,就是“燃烧”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大多数观众都对惠美在夕阳下的裸舞过目不忘,伴随她翩翩起舞的那首爵士乐曲叫做《Générique"》,出自美国爵士乐大师——迈尔斯·戴维斯,此曲正是58年法国新浪潮黑色电影——《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的原声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换句话说,惠美跳的正是“死亡之舞”,曲终人散,她透支自己的金钱和身体,通过燃烧自己的方式去战胜物质与精神的空虚,最终如本所说,化作一缕烟消失了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本的“燃烧”则是燃烧他人,他在朋友聚会上哈欠连连,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上流生活虽然波澜不惊,却也是一潭死水。

不管本“烧大棚”是不是事实,他将女人视为玩物,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却是实锤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燃烧》中还有一人也在“燃烧”他人,那就是钟秀患有易怒症的父亲。本片的改编原型不止《烧仓房》,还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书中男主角的父亲便习惯用烧马棚的方式,解决一切与邻居或雇主之间的冲突。

最后说到钟秀他的“燃烧”直到最后一刻才爆发出来,同样根据结局分成了两种含义。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第一重含义建立在对钟秀杀本的肯定,钟秀带着对本的嫉妒,以及对本杀死惠美的愤怒,杀死了这个他无法战胜的情敌和玩弄自己所爱的变态。

一把火,本和豪车再也无法带给他伤害,

他也将自己脱得一干二净,以一个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和熊熊燃烧的过去渐行渐远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第二重含义则是钟秀没有杀死本,而是在文字创作中,找到了自我发泄的合法途径,找到了一种无害的“燃烧”的方式。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豆瓣热评中,有人说这是第一部改编电影超越原著的作品。

只能说各有利弊吧

原著《烧仓房》中仅仅有“剥橘皮”和“烧仓房”两个隐喻,水井、猫、化妆盒等关键线索都是李沧东的私货,原著中的主人公是个31岁小有成就的作家,并没有对惠美真的动情,更别提杀死情敌本了,原著写到“我”和本在咖啡馆对质后就戛然而止……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这样的故事没那么复杂,却依旧让人细思恐极

同时,李沧东的作品,虽说镜头对准的永远在痛苦中挣扎的小人物,但不管怎样都会留给观众一线希望,不管是《密阳》的最后,射进院子的那一道阳光,还是《绿洲》最后,将军营救困在“高塔”上的公主,就连《薄荷糖》都是采用光阴逆流的倒叙手法,回到男主角悲催人生最初的美好。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然而《燃烧》带给观众的,更多是彻骨的冰冷和现实的残忍。相比起原著小说,电影版虽然极大丰富了故事的情感与主题,但屌丝无法逆袭、爱人无法挽回、破镜无法重圆的无力感,那种丧到极致的颓废与孤独,直到影片结束依旧如影随形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总的来说,《燃烧》是一部有嚼头的电影,但过多暧昧的符号与隐喻却是过犹不及

,个人来看,原著的“烧仓房”这一关键隐喻就已经可以撑起改编电影。

同时,影片也有刻意讨好西方观众之嫌,提前就已经开始考虑影片的社会批判性,影片更像是一部欧洲文艺片,唯独少了一份东方质感。这样做的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燃烧》在主竞赛单元颗粒无收,在韩国上映后更是票房惨败。

20000人好评的神作,你难道只看见了韩国漂亮小姐姐的肉体吗?

个人认为,如果李部长能够做一些减法,《燃烧》应该会成为一部9分以上的旷世杰作,而不是从最初的9分一路跌到8.1,再到如今的8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