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華為雲!

娛樂圈有一個“明星熱搜榜”,哪個明星近期的新聞最多、關注度最高一目瞭然。如果雲計算領域也有一個熱搜榜的話,華為雲一定名列前茅。近日,作為中國雲計算行業的代表性廠商,華為雲上了中央電視臺二套新聞;2月2日,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在京召開,華為“聯接+雲,塑造工業智能新力量”的主題演講引發熱議;已經被闢謠的“餘承東被轉崗”新聞也因為涉及到華為雲,而備受關注……

2017年,華為雲銷售收入達到5億美元。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發佈14大類99個雲服務,超過50個解決方案,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雙雙實現300%的增長,雲服務夥伴數量超過2000家。華為雲在中國香港以及華東、華南大區等多個區域的數據中心節點已經上線,海外站點也啟動建設。IDC的報告顯示,2017年,華為雲在中國私有云新增市場份額上排名第一,中國政務雲市場排名第一,大數據中國市場表現第一。在Forrester的公有云報告中,華為雲被評為強勁表現者。

一個奔向Cloud2.0時代、致力於成為企業雲市場領導者的形象躍然而出。

“賣盒子”的一樣能夠賣好服務

雲服務在中國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究竟哪一種模式或風格最終能被市場和客戶所接受,現在就下定論還為時尚早,群雄逐鹿的局面仍將繼續,大家都有機會。就像一些第三方市場分析公司所言,也許兩三年後,中國雲服務市場的格局才能逐漸明朗。

這才是真實的華為雲!

華為雲總裁鄭葉來

如今,雲計算正在步入Cloud2.0時代,其核心特徵是,傳統大中型企業將成為推動雲計算產業發展的中間力量,也是上雲的主角。雲計算將是政企客戶重構IT的最關鍵技術。正是這樣一個時代給了像華為雲這樣專注於政企客戶市場的“後來者”超車的機會。“我們天生就是為大中型政企客戶服務的。”鄭葉來如是說,“我們擁有混合的解決方案、線上線下的全服務能力,面向全球企企客戶開放分享華為30年的技術積累和數字化轉型實踐,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發展的雲服務。”東風本田、康佳集團、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廣州政務雲、深圳交警、上港集團、吉利汽車、九州通醫藥等重要客戶都選擇華為雲作為自己的雲服務提供商,支撐其業務創新。

2017年,鄭葉來拜訪了上百位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負責人,談到選擇雲供應商最期望和最擔心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句話都是“穩定可靠”,然後是“安全可信“,最後是“可持續發展的雲服務”

。雲服務是來替代傳統IT架構的,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逐漸轉換的過程。用戶當然希望擁有一個與其戰略思想一致、可以共同成長,且值得信賴的雲服務供應商。

這才是真實的華為雲!

從“賣盒子”到“賣服務”確實是一次艱難的轉變,不過也正因為華為在軟硬件的研發和生產方面擁有30年的積累和創新,才奠定了其在雲計算解決方案和服務方面的厚度和可信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華為只有“一朵雲”,即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統一,這表現在技術的互通性、平臺的統一性和服務的連貫性上。鄭葉來解釋說,華為的公有云與私有云採用統一架構,具備“統一架構,統一API,統一服務,統一生態”,使企業客戶的業務可以高效且自由地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平臺之上,相互之間的遷移和擴容十分方便。華為支持異構的混合雲解決方案,給客戶多雲的選擇,做中立的雲服務商,更好地支持客戶業務在雲間的遷移。

服務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服務商必須擁有一顆為客戶服務的心,一切從客戶的需求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出發,而具體的服務模式和方法是可以在不斷的實踐和磨練中慢慢成熟的。

鄭葉來表示:“6年前,我們剛開始做涉足IT領域時,很多人不相信我們會做起來。但是現在,華為已經成為IT市場名副其實的領導者。華為雲現在要做的就是,沉住氣,眼睛始終盯著客戶,面向未來,解決客戶上雲的難題

。”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現在的雲服務商越來越趨同:原來專注於公有云的服務商現在也開始“插手”私有云;原來以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為主的雲服務商現在正快速進軍企業級市場。成規模的雲服務商都在強調自己具備了“全雲”能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通吃,政企客戶市場也成了雲服務商的必爭之地。

這樣的一種趨勢,正好與華為雲的定位契合,華為雲正好可以順勢而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華為從2015年便加大了對公有云市場的投入,但是直到2017年3月才正式成立雲BU,所有人員到位已經是六七月,就是這半年多的實際運作,其業務進展超出了公司當初的預期。如今,華為雲BU已經成為華為的一級業務部門,也是華為的戰略性業務和新增長的突破口,被寄予厚望。

這才是真實的華為雲!

“增長”和“速度”是華為雲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家都清楚地意識到,現在是雲服務商跑馬圈地的關鍵時期,所以一些雲服務商為了擴大收入和市場份額,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範圍,甚至有些眉毛鬍子一把抓住。但是華為雲顯得有些“另類”,在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恪守自己的業務邊界。

華為雲堅守的“三不”承諾盡人皆知,即“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鄭葉來表示:“去年,我們提出‘三不’承諾,很多客戶非常認可。在‘三不’承諾中,生態是核心。華為雲希望攜手不同領域的夥伴實現共贏。”

有人認為,華為雲的“三不”承諾是針對其友商的一種競爭策略。杜娟澄清說:“‘三不’並不是針對友商的,而是對華為雲自己的約束。其實不管做什麼業務,華為始終面向的都是客戶。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做,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聚焦ICT基礎設施,而其他相關的工作則交給合作伙伴。”

2017年底,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公司願景與使命研討會上說:“我們實質是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讓所有夥伴的內容、應用、雲在上面生長,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戶。”

鄭葉來表示,華為雲就是合作伙伴的應用、內容和雲生長的“黑土地”,致力於成為智能世界的“使能者”,聯接企業的現在與未來。

全面性上還要有點獨特性

如果說2017年是華為雲全面試水的一年,那麼2018年華為雲在整體業務更上一層樓的同時,還應在一些細分市場上實現重大突破。

2017年,阿里雲年收入破100億元。由此可見,百億元對於中國公有云IaaS服務商來說是一個門檻。華為雲要做“世界的五朵雲”之一,這道門檻越快跨過越好。

2018年,工業互聯網與企業智能將是華為雲的新抓手和突破口。在數字化的浪潮下,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將逐漸轉移到行業終端和行業數據上。從移動互聯轉向行業物聯,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工業是實體經濟最重要的一環,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動工業走向智能化的核心。在這一背景下,華為提出了“聯接+華為雲,釋放工業智能新力量”的新主張,不斷夯實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基礎。華為雲的獨特優勢在於,可以提供從芯片到異構計算、高性能存儲、高性能網絡、軟件和安全的全棧技術,為工業智能提供極致性能、強大算力和安全保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雲與還其企業智能(EI)服務融為一體,在智能裝算、智能客服、智能報關、實時風控、精準營銷等眾多領域有了成功應用。標緻雪鐵龍、九州通醫藥、九牧廚衛、深圳交警等客戶都受益於華為雲與EI的融合。

“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雲計算時代將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華為雲將是全球雲產業中不可忽視的重磅級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