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微信悄悄添了新功能,這次惠及幾億人的父母和子女!

猝不及防!

剛剛,“親屬卡”悄然上線!

刚刚,微信悄悄添了新功能,这次惠及几亿人的父母和子女!

“親屬卡”可以給父母各贈送一張,給子女贈送兩張,

使用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賬戶扣除,

至於消費額度則由代付方設置,但每月有最高3000元的上限

簡單來說,就是“對方消費,你買單”!

(一)

無獨有偶!

就在今年2月,淘寶正式上線了“親情賬號”,

即子女在淘寶上完成親情關係綁定後,就可以幫助父母購物付款。

父母使用綁定後的賬戶,其手機淘寶將切換成專屬頁面,頁面有懸浮的子女用戶頭像。

在任何場景下,父母可以一鍵喚起子女,發起聊天、電話,發送產品鏈接來溝通交流,做出購買決策。

最後,在支付環節中,父母還可以在無需綁定銀行卡的情況下,選擇“代我付”抑或是“親密付”來完成購買。

刚刚,微信悄悄添了新功能,这次惠及几亿人的父母和子女!

相比較下,儘管“親屬卡”的用途更廣泛(還考慮到了青少年的需求),

但在開拓老年人消費力上,兩家的新功能無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與時俱進,開始趨向於網購。

但他們往往沒有信用卡,又不敢輕易綁定銀行卡,

對將錢直接放進APP更是心存芥蒂,

這些都極大阻礙了這個群體購物潛力的釋放。

而通過“親屬卡”和“親情賬號”的方式,

讓更懂互聯網操作的子女代為操作,

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與用戶來說,增加了與家人的溝通機會,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親密、更加樂於分享。

與企業來說,則刺激了消費,挖掘了更多的潛在用戶,

如此“一箭雙鵰”,

難怪馬雲和馬化騰都會打出“親情牌”!

(二)

馬雲的“親情賬號”,馬化騰的“親屬卡”,

讓我們再次見證了互聯網企業在思維上的優勢,

哪裡有未被滿足的需求,哪裡就是產品需要攻克的地方!

刚刚,微信悄悄添了新功能,这次惠及几亿人的父母和子女!

在這個流行說跨界打劫的年代,

我們似乎聽到的總是“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的故事,

為什麼?

就是因為互聯網企業更懂得“人性”!

對於企業來說,只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倒推開發產品,

以解決更多的痛點,或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才能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成為自己的用戶。

這也是互聯網企業越來越重視大數據的原因之一。

我們聽歌,XX音樂會根據你喜愛的風格給你推薦類似歌曲;

出去吃飯,大眾XX會根據你的口味給你推薦餐館;

網上購物,淘X會根據你的網購記錄給你推薦同類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