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也要讲利益吗,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心理

别和某某一起玩,他是小混混!

别和某某老混在一起,你会被他带坏的!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从小到大身边总会出现几个让父母师长头痛的问题少年,而我们大多小时侯都被父母告诚过这样的话。就算是到现在,恐怕我们也不会觉得父母的话有多不近情理,反而觉得的确是为了自己好。这里面其实是传达了一个概念:朋友是需要选择的,交朋友也要看对方的条件。如果对方人品或是家庭有些缺陷,也不是做朋友的好对象。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做朋友,这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在社会上,结交朋友恐怕就更加讲求利益一些。如果你事业有成,同学、老乡都愿意和你殷切交往,而你普普通通的话,恐怕很多人也就和你只是泛泛之交,不会过多注意你。这就是古语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古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的人做的含蓄些,有的人赤裸裸一些。

社会上总会有势利的人,对有权有势者热情洋溢,对身边的普通人爱理不理,这种人总会遭到指责。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坚定奉行“富易交,贵易妻”,也许他们不会遭到朋友当面的指责,但别人私下的非议总是会有的。

试问,一位出身良好、工作良好为人风趣正直的人和一个没多少文化不务正业的人,你会更愿意和谁交往呢?

我们一直批判偏见和势利,可是有时候对于俗世中的我们来说,总会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朋友有时也是需要筛选和考虑的。误交损友,带来的可能不仅是一时财务上的损失,更会带来生活中种种麻烦甚至牢狱之灾。所以我们的父母从小就告诚我们,交友也要慎重择取。

所以,一般来说,交朋友也是讲利益的,只会带来麻烦和害处的朋友没有人会愿意结交。我们交朋友,在脾气相投的基础上也希望朋友能带给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的信息和生活上的帮助。

古代有个关于交友的著名故事,那就是管宁的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本是ー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可有一天两人一块在菜地里锄草时,翻出了一块黄澄澄的金子。管宁就当是瓦块一样扔在一旁亳不理会,而华歆看到了就捧在手里,怎么也不肯放下。又ー次管宁正在专心读书,而华歆跑出去看达官贵人的车驾,随后管宁拿出刀子把两人坐的席子从中间割断,痛心的宣布:我们的志向情趣不一样,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席子一样,再也不是朋友。

就算在今天,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也被当作正面的教材来宣扬,用来说明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这个看法是对的,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

《红楼梦》中林妹妹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也是对的,知心朋友可遇而不可求,但这毕竟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干金小姐的感慨。今天我们这些普通人,谁能轻巧说出万两黄金容易得呢?对我们来说,万两黄金不仅不是容易得,而是穷极一生也得不到,在为衣食忧虑的日子里,再去追求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心就太不现实了。

今天,在我们为衣食奔波,为工作劳心的生活中,交朋友似乎更加不能随心所欲。在我们为了拓展人脉而积极交友的时候,也不得不注重“利益”。

交友也要讲求“利益”。这不是说,注重从朋友那里获得金钱好处,而是尽量能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这种帮助是多方面的,可以生活上给予建议、照顾,可以工作上给予忠告、机会,甚至可以提供自己工作便利、职位上升的帮助或是帮自己拓展业务等。当然,也需要审视,自己是否也能给对方ー些积极的意义,否则就只是单方面的交友意愿。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圈毕竟有限,朋友主要还是围绕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交际。所以多认识朋友,拓展人脉是必要的,狭窄的交际圈不仅限制了自己的眼界,也限制了自己的机会。

与朋友交往斤斤计较是不成的,如果你想结交朋友,最好能经常先行投入,让其他人感觉到对你欠有些许人情,要学着与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好东西,有的时候甚至因此而吃了点亏也并没有什么。有条件的话试着成为组织与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以自己的积极服务与行动,而让其他人认同你的品格、功功能与价值。

交际中总会遇到不同意见的,小到聚餐的地点,大到事业分歧。但我们要知道,为了做成有价值的事情是需要容纳不同意见的。在自己有些不喜欢的人身上总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才能多交到朋友。

我们常为了利益结交他人,但要知道,在不需要利用人的时候与人有交情,为别人经常做一点不大但有心的事情,是需要朋友帮忙时能得到帮助的最佳途径。纯粹利益交换的朋友是不能长久的。

交朋友也要讲利益吗,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心理

交朋友也要讲利益吗,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