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交朋友的N种境界



在原始时期,人类很少冒险单独去进行狩猎,他们有意识地建立“联盟”,从而提高狩猎效率,也增加了人类繁殖几率。今天超过百分之十的美国人,家谱都可以追溯到了“五月花号”上。当时坚守“信仰”的清教徒们从英国逃离到“新大陆”后,处于饥寒交迫时,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和清教徒们和平共处,还教会了英国人如何用鱼做肥料,在沙土中种庄稼。不过印第安人是怀揣目的的,他们知道英国人拥有一种强大的武器,跟他们联合起来就可以消灭周边敌对部落。清教徒们并不是军人,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那种环境下,他们不得不丢弃传统观念,为生存而战。1621年8月14日,清教徒和印第安人联手,发动一次突击,“敌对”部落猝不及防,被团团包围,他们对英国枪火毫无还手之力,惨遭屠杀。随后,清教徒们与印第安人以一场盛宴来庆祝彼此间的友谊,那一天也成为了今天所说的“感恩节”。Believe(信任)中间躺着一个lie(谎言),一个美好的节日背后,也有那么一段“血腥”故事,今天主要想谈谈“朋友”。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英国一位社会学家根据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人的一生中平均拥有64个朋友,其中一半是学校里认识的,而29岁是我们朋友最多的年纪。”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友谊的亲密关系能否,关键因素是“付出总有回报”。我们用了29年时间交的很多朋友,在29岁以后,那些朋友开始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有的人脱口而出:“我朋友是著名人物”“我朋友超有钱”“他的级别有多高?能帮上忙的吗?”“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些话本身出发点就是冲着利益去的,与其说是朋友关系,不如说是利益关系,为了能获取资源利益上的匹配,是一种功利的目的。在他们潜意识中每一个人在交往过程中只是一个利用他人的工具和被他人利用的工具。这种关系是直接受控于人的意识,不可避免地维护自我,当一方不再辉煌, 便忘记他本身的亮点,翻脸比翻书都快,友谊的小船说沉就沉,即便是‘Friend’(朋友)里结尾也有‘end’(终止)的一天。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朋友很多时候,是互相“利用”的?有的用来发泄的、有的用来当反面教材的、有的用来吸取经验教训的……而有的是用来“爱”的。爱自己抑或“自私”几乎是每个生命的本能,都不用多强调,需要学习的反而是爱他人的艺术,在爱他人中碰壁,在爱他人学会“无私”,久而久之,举手投足间一个眼神儿,一个动作,你便会立刻做出判断哪位值得来往和能否成为理想中“朋友”。当然这种爱,也是有选择性的,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内心充满的爱都表现出来,然后都洒在了每位朋友身上。于是人们只能跟随着自己的直觉,奉献给自己喜爱,或需要帮助的朋友,并且这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奉献的人如果奉献得很快乐,往往也会忽略接受的人是否也会快乐。给予与接受,最佳的状态,应如奥修所说的:“如果有人感谢,你也会感谢那个人,因为他接受了你的爱,他接受了你的礼物,他帮助你卸下了你的重担,他允许你将爱的礼物洒落在他的身上。”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再后来,您才能深刻体会自己和自己间的友谊才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我始终坚信自然界里的真爱无处不在。比如说,太阳对地球的爱,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为地球输送维持生命的阳光。这种关系同样是可遇不可求。即便是太阳,也不能顾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地球表面难免会出现冷暖不均的现象。当然主要还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造成了自己不能都完全接受了太阳给予的爱,比如在那些乌云密布、狂风暴雨的日子。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不巧合,所以当我们偶尔遇到一些巧合也不足为奇, 正如人与人间的“后会无期”要比“后会有期”多得多,双方心有灵犀,才能经常“后会有期”,尤其在这段“战疫”隔离的日子里,与朋友相聚的日子画面在脑海弥漫,共同经历重大历史事件,会让彼此更期待“后会有期”。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英国以1505名成人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朋友最多的职业是营销。从事营销的人平均有40名朋友、厨师平均有33名朋友、军人平均有32名朋友、艺术家则平均拥有22名朋友……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从小受的教育是“人民当家作主”,官员“为人民服务”,所以一直觉得官员挺“可怜”,他们得时常戴着“假面具”,思想受约束,做不了原本的自己,至于现实是不是,祝他们好运同时,我得有“当家”思想,拥有不分阶层、不带色彩的的“平视”精神。但对艺术家的朋友们,我不由自主地仰视,崇拜他们能放飞想象,在地球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才是金字塔的顶层,能在宇宙中自由穿梭,在创作中找到了自我,物以稀为贵,遇见这样的朋友,除非他自己找上门,否则得保持距离,生怕破坏了他们即将诞生的作品完整性。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学生时代看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后,心想要是那位老人能够把那条大鱼哪怕只剩下半条鱼运回村里那该多好啊,只剩下一具残骸太残忍了。而现在看来,这样的结局已经很美好了,要是让我构思另外一种结局,我会写鲨鱼咬断了那条绑那条鱼的绳子,仅剩的残骸也沉入大海,当那老人安全回到村子里跟村民讲述他钓到大鱼的经历时,除了那个小男孩,没人相信他所说的话。其实有一个人相信这就够了,正如老人捕鱼时自言自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上帝会知道的。”也旨在表达:“

没有分享的人生,无论是遭遇痛苦还是收获快乐,都是一种惩罚。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白痴》那个叫伊波利特的年轻人在他那篇长长的《我的必要说明》里说了这么一段深刻话语:“在任何天才的思想或属于人的任何思想里,总有一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即使您著作等身,花了三十五年光阴来阐述您的思想,总还会留下某种些东西,怎么也不愿意跑出您的脑壳,而且将永远留在您的脑海里,您只能把它带进棺材,没有告诉任何人,也许这还是您思想中的最主要东西。”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每当一个人赞扬另外一个人真实时,我就觉得疑惑,意思是某些人不真实了?还是在表扬他自己真实?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或者全是真实的,要么真实的坏,要么真实的好。人们必须通过心灵才能敏锐地感知那一切,如果用言语表达出来了,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感知“真正”的朋友也是如此,您内心早已住着一位,倍加珍惜即可,祝美梦。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交朋友”的N种境界(组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