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軌業務能否讓比亞迪打贏翻身仗

全文1227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email protected]

蔡譯萱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一度處在風口浪尖上。營收和淨利潤的背離加之多項財務指標的下滑,成為限制其公司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一季的財報顯示淨利潤下滑83%, 同時半年報業績預減超七成。相比兩個月前公佈的2017年財報,業績狀況未見好轉跡象。對於2018上半年的財務狀況,比亞迪也給出了相當悲觀的預測:1—6月淨利潤預計下降幅度在70.98%至82.59%之間,即淨利潤只有3億元到5億元,而上年度同期淨利潤則是17.2億元,尤其新能源汽車這一傲人的業務板塊成為虧損之王。

電動汽車補貼退坡的過渡期是利潤暴減的一大誘因,但這似乎並未影響外界對比亞迪的長期看好。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對這家公司有著特殊的偏愛,其在華最大的投資仍然僅有比亞迪,持股約8.3%。與此同時,比亞迪多元的業務正在發力,其四大業務之一的“雲軌”不斷向外輻射,這項業務又能否成為比亞迪的救市之藥?

“雲軌”(Skyrail),又稱跨座式單軌系統, 以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適應多種地形、噪音小的特性著稱,具有造價成本低及施工週期短的優勢。比亞迪於2016年在深圳首發, 自2017年下半年“雲軌”開始在該公司營收中貢獻利潤。此外,去年12月底比亞迪為投資雲軌項目設立專項基金,基金總規模62.5億元,其中A類基金份額50億由西部信託認購,B類基金12.5億主要由比亞迪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認購。

在國內,目前比亞迪已與多箇中小城市簽訂合同,包括銀川、汕頭、桂林等20餘座城市,市場規模看似很大,然而今年年初以來,為防控軌道交通產能過剩,國家發改委收緊了對軌道交通的審核,“雲軌”項目需要申報發改委審批,國內需求面臨收緊風險。但與此同時,比亞迪在海外市場卻佳音頻傳。

5月23日,比亞迪與巴西薩爾瓦多市政府簽署了一份6.89億美元的訂單,將在巴西第四大城市修建跨海單軌系統。項目預計將於第四季度開工建設,並將於2020年完成,在2021年投入運營。比亞迪美洲業務負責人李柯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稱,“我們已經在中國境外投資了幾年,即將開始收割階段,海外業務開始盈利,甚至領導公司的發展。”她表示,比亞迪的海外業務預計今年將實現盈虧平衡,並將在2019年開始貢獻利潤。

除巴西的訂單之外,比亞迪2017年在海外市場已達成多筆交易,其中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埃及等國的擁堵城市。據李柯稱,目前該公司正在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溝通多達8項“雲軌”交易,預計今年至少會有兩項“雲軌”交易。

伴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僅靠電動汽車業務拉動業績的商業模式已不大可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定下衝刺萬億的2025年營收目標,目前看來亟需包括“雲軌”在內的其他業務來實現這一目標。

另一方面,對比亞迪而言,“雲軌”還承載著這家公司關於無人駕駛的理想。這是由於軌道交通領域的無人駕駛法律法規不及汽車領域嚴苛,在“雲軌”可預先實現無人駕駛 。目前,“雲軌”系統已經可以全自動運行,並具備安全追蹤間隔小、斷電無人駕駛、自動診斷、休眠喚醒、客流實時監測、人臉識別等多項功能。

海外市場的厚積薄發給予比亞迪2018年一個好的開端,其寄予厚望的“雲軌”業務或許能夠逆轉其利潤跌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