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誰創造的?

汪君之書畫工作室

我看了一圈答案,怎麼說呢,有人說楷書是一整個體系,沒有具體的創造人,也有人說是魏晉時期的鐘繇,而在王羲之的筆下得到了成熟。

其實吧,我覺得這兩種說法都對。楷書出現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那是書法史上由漢隸轉向楷書的關鍵時期。

然而在這一時期的書法江湖上出現了一個宗師級的人物,他就是三國時代魏國的牛人——鍾繇,後人將他稱作楷書的鼻祖。


初期的楷書,在結構上其實仍殘留極少的隸筆,字體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而那之後最具有代表性的楷體作品就是鍾繇的《宣示表》。

鍾繇本人對楷書的貢獻是極大的,雖然說這不是一個人所能創造的字體,但是,繼鍾繇之後,有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他的字體,有的就會從中改善,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


我曾經再陶宗儀《書史會要》看過一句話,他說:“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


由此可以得知,其實鍾繇是楷書鼻祖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而加上時代的推進,其他書法家也會從他的字體中改革,然後楷書一步步完整。


我國書法史,歷代以來對鍾繇的書法成就評價甚高。比如說庾肩吾《書品》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

這就完全表現出了鍾繇在楷書中的地位,但也不能說楷書就是他創造的,因為漢隸轉變為楷書的過程中,參與者肯定不是隻有他一人。


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說: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可以想象,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是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的,當然,你說他是楷書鼻祖,那也不為過。



東家APP

我是宇航,楷書之祖為鍾繇,生在漢魏時期。


但是,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

這裡的楷書實際上是指王次仲所創的八分書,而不是今天所謂的楷書。

楷書的意思是“楷模”,也就是說楷書剛出現時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魏碑唐楷。

八分書是取篆八分,取隸二分,所創作的書體。

這是八分書

篆隸的結合體


這種也是

這種書,在當時稱為“楷書”

今楷

我們今天的楷書,來自鍾繇,鍾繇取隸,化繁為簡,創造了今天的楷書。


依舊有隸書的扁平體勢


這是我們今天的“楷書”

楷書的楷是“楷模”

所以,楷書出現在漢初,有王次仲造八分,時稱楷書。

今天我們所見的橫平豎直方塊字,是鍾繇所造,漢魏交替時期。史稱“楷祖”

大家一定要分清

我是宇航

其實~~~~行書也有兩種~~~

請點個關注唄~~~


梁宇航

對於楷書的創造這個問題,有三種說法。

  1. 第一種就是:楷書創始人是王次仲,《晉書。衛恆傳》:上古王次仲始作楷法。

《水經注》也有記載:郡人王次仲,少有異志,年及弱冠,變倉頡舊文為今隸書,秦始皇時,以次仲所改文字,簡便於事要,奇而召之......始皇怒其不恭。

以上所引兩書都認為楷書始祖乃王次仲,即使是漢人,秦人所寫。

2、第二種說法就是:書法史上最高的楷書書法家是鍾繇(yao)

李學勤《文字學概要》: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書法家是鍾繇(yao),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楷書是鍾繇所寫的《宣示表》等貼的臨摹刻本。

王新偉、傅愛國編著《藝術鑑賞繪畫書法》:自秦漢之際產生楷畫筆法至三國楷書形成,以鍾繇楷書為代表,是楷書發生時期。

3、第三種說法就是:楷書乃是眾人所創造的,並不是某一個人所創。

《辭海》:楷書始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至今通行。

《漢字的故事》:“楷書也叫“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是從隸書演變而來,楷書也是眾人創造的,不是某個人所創造的。


無論楷書始於誰,始於什麼時代,歷史的洗禮讓書法得意千古延續,我們練好字,除了對自身有很大好處,也是對於書法的傳承。


我是手寫咖,關於手寫書法方面問題,歡迎私信,記得提前關注我哈!



手寫咖

楷書的發明者也許就是一個不知名的書法人,可能誰也找不出......

當下一般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的,從時期上看,可分為魏碑和唐楷。魏碑算是一種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書體,但是很多研究者還是將這種字體歸類為楷書。也許把魏碑體的第一個書寫者才是楷書的發明人。但究竟誰又是楷書的發明者呢?是相傳生於漢魏的鐘繇嗎?

歷史上有楷體書法四大家是:唐歐陽詢(歐體),唐顏真卿,唐柳公權(柳體), 元趙孟頫(趙體)。因為楷書由漢錄演變而來,可以推測第一個寫楷書風格字的人肯定在漢朝,只是我們無從查起而矣。有了楷書四大家,我們姑且認為就是四大家之一也可以。但歷傳說:楷書之祖為鍾繇,生於漢魏時期。

楷書的主要特點與技法要求

可以說漢魏是楷書的初級階段,唐楷則是楷書的成熟階段(要不然也不會四大家中三位都在唐朝)。而宋元朝就是楷書的延伸發展階段。唐代楷書法度森嚴、結構嚴謹,又尤其以歐陽詢歐為主。而現在最出名的,用的最多的確不是“唐楷”,而是“宋體”,現在你看到的就是。手寫體的楷書的確悅目,但是真放在你的電子設備大篇文章中來看,卻不那麼養眼了。

宋體字同樣是楷體。唐時期,漢字發展實現了字型的標準化,標準化就可以帶來人們長期審美后的“審美疲勞”。處此以後,到了宋元時期書法家們開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希望清秀俊朗,有的又想雍容典雅。於是比較方正的宋體字楷書在活字印刷中得以大量使用,後來修長的仿宋體又出現了,扁型的楷書也出現了。這樣的稍微不那麼正方型的字體反而好寫又好看一些。

練習楷書,應從筆畫筆法和佈局結構兩方面下苦功夫。

練習筆畫筆法,主要練習筆畫書寫用筆方法,積累技能技巧。有了筆法書寫技法,就可以目生產較好的“部首”。

練習結構,主題在於處理筆畫之間和部首“配件”之間的組合方式方法,一個目標就在天熟悉漢字書法的結構方法與經驗,抽象出其中的結構規律。積累之下,書者就多有了將字寫得端正、寫得整齊、寫得美觀的能力。

楷書書法書寫技能要求

用筆方法與技能

楷書筆畫的書寫有著提頓、藏露、方圓、快慢、曲直等用筆運筆方法。不同的用運筆方法產生不同的筆畫的不同形態、不同質感的墨痕線條。實際上不同的墨痕線條都不同的用筆技巧與方法,這種方法還包括手法技巧、腕法變化、肘法姿態等等。
筆畫紙墨界線分明

楷書書法是規範漢字楷模,尤其是工筆楷書要求更為嚴格,以橫平豎直為形態基礎,因此每一個筆畫起筆、收筆就要清楚表達,工整規範,乾淨利落,絕不能潦草,最好不要大面積粘連(規範楷書是絕對不允許的,手工書法中可能會有一些,正如啟功所言,楷書當作行書寫)。筆畫與筆畫之間,又可以應用其形態的變化與位置上變化來表達其內在的呼應關係,這樣就容易實現筆畫筆法: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曲而不弱、流暢自然。

書法結構最為重要,楷書以方整為主調

楷書在結構佈局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佈、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規合矩。雖然也有形態上可以適度參差變化,以求得部分動態變化效果。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為總體特徵。

章法上行列有致。楷書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有時可能還要求列的整齊。


創新炎黃

我們今天的楷書,完全成熟是由書聖王羲之所創立。

普遍的一種說法為王次仲。實際王次仲是增廣隸書,他是在程邈的隸書基礎上,增加了隸書的字數。並非是楷書。


王次仲與隸書創造者程邈為同一時期人。程邈在獄中作隸字三千,奏於秦始皇,秦始皇以隸書簡易。利於頻繁的奏報。王次仲在程邈三千字的基礎上,作了添加增補。程邈的三千隸書,為常用字。並不能滿足完全的實際需求。王次仲是根據程邈的結字方法,擴大了隸書的應用字數。加以增廣。漢代以隸書為楷法,與魏晉時期形成的楷書不是同一種書體。所以給後人造成了楷書是王次仲創造的誤會。

楷書的形成,經過了隸書、八分的演變,逐步形成。上古文字的形成,史書記載皆是一人之力。如倉頡造字,開創了中國文字的先河,而後的史籀,創立了大篆。李斯所作的小篆,程邈創造的隸書。楷書的真正形成,多數人傾向於鍾繇。




鍾繇,字元常。魏穎川長社人。官至太傅。師胡昭學書,十六年不窺園,又從劉德升入抱犢山學書。又得蔡邕筆法。擅長銘石,即正書。章程,即八分書,行狎, 即行書。三體之中,以正書冠絕古今。

鍾繇的楷書,在筆意上還存有隸意。真正的使楷書成熟的人,則是王羲之。王羲之初學衛夫人。後學李斯、曹喜篆書,蔡邕石經,梁浩八分書。鍾繇正書,張芝華嶽碑。是中國書法史上集大成者。好古之人常嘆:“右軍書成,而漢魏西晉之風盡廢。右軍固新奇可喜,古法之廢,實自右軍始,亦可恨也”。



一種書體的形成,其實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實理。是經過了無數人的沿襲傳承,逐步形成。我們現代的創新,不是去尋求先繼承,卻把寫的不同於他人就是創新。這種膚淺的認識,只會把書法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子衿tjk

楷書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

一個字體的出現是一個非常系統龐大的工程,往往跨度數百年才能成熟,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創造的。

我們可以從漢字字體演變的過程來看一下:

首先,漢字是倉頡發明的嗎?傳說漢字是倉頡發明的,然而這只是個傳說,文字作為記事、傳播信息的工具,最開始是類似圖畫的符號,這樣的符號是先民在勞動生活中發明的,開始的時候這些符號所代表的含義並不統一,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的,所以漢字也並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

第二,隸書是程邈發明的嗎?傳說隸書是程邈發明的,而且有的書上還有記載,然而研究漢字從篆書到隸書的變化過程,這個跨度很大,從先秦就開始,一直到漢朝才結束,同樣是為了更方便使用,把不太方便書寫的篆書逐漸演變為隸書。

第三,楷書是某個人發明的嗎?有人說楷書是鍾繇發明的,也有人說楷書是王次仲發明的,這種說法也不靠譜。我們現在說的楷書,萌芽時期在秦漢,發展變化時期在魏晉六朝,最終成熟是在唐朝,在現在的字帖中(如配圖)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很像隸書又像楷書的字,這些字就是在發展變化時期的楷書,這些碑帖印證了楷書絕對不是一下子就發明出來的,而是逐步逐步演變過來的。

總而言之,漢字是一種傳播信息的工具,這個工具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這個完善過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歷史跨度也非常大,不是某個人發明的,如說非要說是誰發明了楷書,那就是人民群眾吧。


書法雅集

楷書是誰創造的,老百姓唄!這麼肯定,怎麼不是鍾繇和王次仲呢?書上都說是這兩小子所創,你卻偏說什麼老百姓所創,想搶功啊!且慢,楷嗎,出身於行草,是行之慢寫。不是,怎麼弄差輩了呢!還有,楷也不是生於漢代而是秦代。這又怎麼說來著。請聽分解:秦代是篆,隸,草,行,楷大暴發階段,怎見得呢?你看,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雲夢縣土的秦簡,是秦皇三十年的墨跡呢,是官吏的葬品,寫的是那時的法律條文,是隸書,要知那時嚴格要求車同軌書同體的,這還了得,並且那時隸書已在老百姓間通用,反啦,反啦。當隸己有合法席位時,行草楷在哪裡呢?再看看這批雲夢秦簡,唉呀,隸書快寫產生行草啦,真的嗎?大呼小叫的,生怕別人不知。再仔細瞅瞅,呀,你看,入字,錢字,作字,閉字,弗字等等啦,用筆連帶,側峰,有些寫法與楷書十分象的,真的,要不是實物在此,無論如何不相信楷書產在秦代。這下明白了,楷書產生秦代,漢代鍾繇,王次仲把楷推向成熟,說楷是老百姓創造的,這一推斷完全正確。那楷書被稱楷模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好解釋,記住,是指楷遵循隸書用筆的楷模。終於明自啦,原來如此啊!


三逸堂

先明確一點——楷書出自隸書之後。關鍵問題就在於,從隸書到楷書,中間還有好多事。細分起來,先由隸書產生章草,再由章草產生今草……其實——最初的今草,基本就是行書。就像王羲之《蘭亭序》那樣!從王獻之開始,逐步加大了草化程度……所以說——所謂“草聖”張芝的作品(甚至還有所謂王羲之的草書),應是偽造無疑……說得有點遠了。言歸楷書——當書法發展到接近王羲之的行書的時候,書法家們再寫“正書”,就自然而然地偏離了先前的隸書。簡單說——此時的“正書”採納了行書的筆法……結論是——真正的楷書,產生於行書之後!




抱負不平

問題:楷書是誰創造的?

我們喜歡跟上把一件事歸結為具體的一個人做的,推出一個英雄,這樣簡單好記,但事實上一種書體的發展,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每個書體的形成與發展都會經歷了幾個歷程: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楷書也不例外。

楷書萌生於東漢末年,從出土的大量的簡牘和文書墨跡中可證明。

楷書發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鍾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樂毅論》等可謂是此時期的代表作,觀其特點,會發現此時的楷書仍保留極少的隸筆,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楷書成熟於唐代。原因是楷書經過南北朝無數書家和民間書人的實踐探索,到了唐朝,已經水到渠成,這是歷史發現的必然。唐太宗李世民對書法的酷愛和科舉考試的實行都促就了楷書的成熟。

唐以後的楷書發展大不如前,即便是聞名千古的“宋四家”也大多擅長行草書,楷書作品與“唐四家”相比,是差了很多。

畢竟楷書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現在都說寫不好楷書,和這個時代也有很大的關係。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想解開這個迷底,其實很難說清楚。我認為,每一種書體誕生,都是時代發展催生的產物,就像我們今天,用電腦打字取代了手工書寫辦公一樣,能說電腦是根據毛筆字、硬筆字演變而來的嗎?民族唱法是從美聲唱法派生出來的嗎?



所以說,楷書是當時人們為了適應客觀所需,主觀努力寫出來的實用字體,屬於純原生態書法(書寫狀態),它與隸書根本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單就魏朝的楷書而言,誰能拿出真憑實據證明,書寫魏碑書丹字體的第一人是誰? 我想,不一定是鍾繇吧?

再者說,魏碑多是中楷碑文體,鍾繇是手寫小楷體,它們同屬於魏楷,但不是一個領域……



所以,誰是楷書創造者? 是勞動大眾,不能把那些無名英雄的功績都歸於鍾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