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就算你沒有看過《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兩檔活動,但或許也不會對蔡徐坤、範丞丞、吳宣儀、孟美岐、楊超越,以及“逆風翻盤”的代表王菊等人感到陌生,作為兩檔節目中的熱門選手,這些“偶像後備軍”已經成為各大熱搜榜的常客,商業價值也伴隨著人氣和熱度一路飆升。

其中《偶像練習生》已經播放完畢,不管是成功出道的Nine Percent,還是通過節目走進大眾視野的樂華七子、坤音四子、MR-X等,都已經在上節目、接代言、參加商業活動,甚至個別成員還開始參演影視劇了;至於《創造101》,雖然尚未播出完畢,但選手們已經享受到了節目紅利帶給她們的人氣和熱度,如熱門選手吳宣儀、孟美岐、楊超越等人已經開始為香奈兒的活動站臺。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作為與練習生緊密相連的一環,經紀公司也因為選手的亮眼表現,走進行業視野,甚至獲得資本的青睞。比如在《偶像練習生》中逆襲的“坤音四子”所在的坤音娛樂,同樣實現了逆襲,今年4月份,坤音娛樂完成由紅杉資本中國、真格基金進行的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數千萬人民幣,公司估值為3億元。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由此來看,低迷許久的國內偶像產業,接下來或許也要“逆風翻盤,向陽而生”,行業前景一片大好,但也有人在關心節目產生的行業紅利能持續多久呢?國內的偶像產業究竟會何去何從?為此,《暴娛智庫》(ID:baoyuzhiku)採訪了辰海資本合夥人,投資過SNH48、原際畫、麥銳娛樂的陳悅天,看他作為投資人,如何看待國內偶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在偶像產業上的投資邏輯。

對話陳悅天:《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紅利能持續多久?

1、《暴娛智庫》:您覺得這兩檔節目對國內偶像產業的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悅天:影響很大的,整個行業的格局變掉了。在這兩檔大平臺大流量的節目出來之前,大家所有的東西都得自己做,就是你從內容曝光到成員篩選,還有最重要的曝光渠道,都得自己做。原來做出來的兩家公司——TFboys、SNH48,就是因為自己的曝光渠道做得還可以,又有自己的內容,同時還知道在哪裡放這些東西,所以粉絲們是看得到的。而之前做的一般般的經紀公司,要不就是沒有內容生產能力,要不就是沒有獨特的這種曝光渠道。現在節目的流量,可以很好的被分配和供給到那些沒有自有渠道和自有內容的公司。

2、《暴娛智庫》:這個紅利的持久性呢?

陳悅天:要看平臺做這個節目做多久。如果每年一場比賽,再配上一年52期的打歌節目的話,就會是非常持續的。以前偶像產業起不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持續曝光平臺,其實季播綜藝在我看來的話還不夠,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打歌平臺出來。如果每個視頻網站都各做一個打歌節目的話,對整個產業的影響非常大。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3、《暴娛智庫》:據介紹,目前三大視頻網站都有計劃做打歌節目,其在國內落地的話,是否會面臨一些挑戰?

陳悅天:它有很多挑戰。像《創造101》做起來,一開始也挺難的,100個小蜜蜂有100條音軌,然後配這麼多的攝影師、機位,然後每週要剪兩個小時的節目出來,製作難度已經很高了。

做打歌平臺的話,要先評估這個節目做起來需要哪些東西。首先得有一個非常擅長做音樂類節目的團隊,以每年持續不斷周更、即時放送的形式來做節目。國內看的話,現在像《歌手》這種主要的音樂類節目也只有季播,讓洪濤他們團隊一年連著做四季《歌手》,好像挺難;其次還要看內容供給,畢竟是一年都在放節目,需要有很多新的組合、歌手,能夠上去展示。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是招商。招商的話現在大部分的叫做廣告,但冠名綜藝節目的公司大部分在搞產品——以產品在做廣告。未來,你可能得慢慢做到給自己的公司打廣告,而不是給具體的產品打廣告,這種銷售模式在招商層面其實是也有一定挑戰的。

4、《暴娛智庫》:現在說偶像團體元年的話是不是有點太早?

陳悅天:不早。我覺得,那兩個節目只要持續做下去,一定是大規模用戶湧入的開始。

完成系VS養成系,誰更適合眼下的國內偶像產業?

1、《暴娛智庫》:您認為養成系和完成系,哪種模式更適合在國內落地?

陳悅天:我一向是認為養成系比較好,就像SNH48那種經年累月的粉絲積累。而短期內的爆發灌流量這個邏輯,我不是很認可。

我覺得完成系偶像很難長期的收割粉絲經濟。養成系的話,每年他的粉絲應援會都給他投票,而且他的飯圈組織和權力結構都相對穩定,用戶不會在市場上流來流去。而完成系偶像的迭代可能太快,哪怕今年有8萬人願意給範丞丞交一年60塊的會費,但如果他的流量以及飯圈組織不是那麼穩定,明年再交會費的話,就不一定有人交了。

2、《暴娛智庫》:但是養成系模式是不是也分很多種?像SNH48跟TFboys應該不屬於一種吧?

陳悅天:TFboys只是時間久,但並不是正兒八經的在做養成。做養成的話,是需要頻繁的收集用戶端的反饋,並且有時候用戶端的反饋在運營體系裡面的話語權會蠻重,比如說SNH48每年的總選投票,不光是對過去一年成績的認可,也是未來一年資源的分配。這個體系並沒有用在TFboys的培養中。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3、《暴娛智庫》:但SNH48這種養成模式在用戶覆蓋方面不會有壁壘嗎?比如說偏向宅男市場?

陳悅天:大家為什麼老認為SNH48是面向宅男市場,她們也有不少女性粉絲的。我覺得大家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刻板印象,核心原因是,這麼些年來,SNH48仍然沒有進入主流的視野,大部分人並不瞭解它們。

(為什麼沒能進入主流視野?)其實要憑自己一己之力進入主流視野的話,就是要時間。然後公司到達那個高度,自己要做在主流媒體上放的劇和綜藝,或者有電影的資源。你不能寄希望於像日本那種,單靠音樂產業就能夠進入主流視野,中國的音樂產業本身就不發達。

4、《暴娛智庫》:SNH48、TFboys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嗎?

陳悅天:(1)首先不能大家都去做SNH48;第二,要做SNH48很困難。你看前期墊款包括算上他收入,培養SNH48這樣一個,大概有五個隊伍一百個成員的團,前期大概投入了一個億,才能有這些錢。以前我也在知乎上面回答過,

“為什麼好多人做女團,也招了一群練習生,然後做公演,做歌曲,做內容,怎麼就做不起來?我說非常簡單:沒錢。 ”

(2)TFboys從產品機制上是可以複製的,包括長期的時間和粉絲積累,成員的明確變化,粉絲的強反饋等。但要知道,TFboys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5、《暴娛智庫》: 以上養成模式行不通的話,大家應該怎樣做中國的養成呢?

陳悅天: 中國養成就很難做,然後在養成系體系裡,SNH48已經做這麼大了,其他人更難做。《創造101》能搞出這麼大的流量,已經是在SNH48的體系外面另闢蹊徑了。但這麼做,受益的最大方並不是經紀公司,而是平臺和內容製作方,以及上面的藝人。雖然經紀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是提升了,但是也意味著以後必須要依靠這個平臺和節目才有流量。

這很像以前的遊戲廠商,有很多獨立的遊戲廠商當年可以完全靠自己的研運一體做起來,但是到了社交時代,QQ一旦開放它的用戶、Q zone位置,打開社交關係,往遊戲裡面導量的時候,什麼樣的獨立遊戲廠商才能生存下來?

第一,產品絕對過硬,質量沒問題,而且有的時候要領先業界一個年代;第二,自己要研運一體,就要強到這個程度,才能獨立於騰訊體系自己還能賺錢。對於經紀公司而言,也是如此。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6、《暴娛智庫》:像韓國的偶像產業的話,其實是以完成系居多,可以直接複製韓國的模式到中國落地呢?

陳悅天:我一直說韓國的偶像行業是洗流量邏輯——年年都有新的組合出來,然後狂灌流量,如果狂灌流量有效果,就開始做很多活動,拼命收割粉絲的錢,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沒有必要再做持續的話,就可以做新的組合了。

其實韓國的產業邏輯不是不能運轉,而是隻能在韓國的媒體環境和娛樂圈體系裡面運轉。首先韓國有龐大的練習生體系,以及接近20年的成熟偶像生產線,像SM、YG、JYP都是有20年以上歷史的公司;其次,韓國的整個偶像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前端有著媒體資源的強綁定,流量是肯定沒問題,然後才能所謂的這種快消品偶像可以持續的往前走,公司還能生存下來。

目前,中國的偶像產業還處於積累的階段,只有各個產業鏈都完善了,才能說去試一下韓國偶像產業的產品和商業邏輯到底行不行。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養成團體還是有優勢的,因為持續積累的時間較長,是創業公司可做的事情。

偶像產業要怎麼投?

1、《暴娛智庫》:目前,您也參與投資了3家經紀公司,如麥銳娛樂、原際畫(易安音樂社)、絲芭(SNH48),其實三家的定位和模式都不太一樣,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陳悅天:反正都是偶像,團體定位當然就一個女團一個男團,一個綜合性經紀公司。然後做的方式上,兩家公司是做養成,另一家公司偏向完成系,我看好麥銳的資源和能力。會有些差異的,但總的來說,我是比較看好偶像的產業和賽道的,然後在裡面挑出適當的公司。

為什麼眼下我更看好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

2、《暴娛智庫》:你們投資偶像產業的思路是什麼樣的?

陳悅天: 現在,大家的思路大多是就著資產投,但是在我看來,就著資產投就會回到文娛行業當年投IP的那個邏輯。難道簽了幾個重要的網文小說,公司就值錢了?並不是。而是基於IP的後端運營做的怎麼樣,整個產品體系和運營體系做的好不好,公司才有持續性,才有擴張的可能性。偶像產業也是如此,要就著產品體系投,而不是就著末了的結果投。

3、《暴娛智庫》:除了經紀公司外,你們有看偶像產業的其他投資機會嗎?

陳悅天:我們在找偶像產業更底層的平臺公司,類似於偶像產業的“B站”,是直接分發用戶和流量的開口。你可以把現在的偶像廠牌公司看做遊戲產業的CP,肯定是儘量找到渠道和發行商,渠道發行商的業務規模更容易擴大,更容易持續。

目前產業還在運轉,就是要看到底誰是真的分發流量和用戶的人,那個角色會特別重要,而且會特別值錢,基本上只要能夠做出來,就可以把控中國的偶像產業。在我看來,偶像產業肯定比二次元產業大,二次元產業有個30億美元估值的B站,偶像產業也會有。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訂閱“暴娛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