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北區點燃學前教育改革“三把火”

重慶市江北區點燃學前教育改革“三把火”

"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黨的十九大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將幼有所育排在各項民生事業前列。

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江北區堅持"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普惠優質、多元發展"的發展思路,把深入推進全區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作為惠民利民的關鍵工程,努力加強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形式、有質量"的良好格局。

截至目前,江北區共有幼兒園150所,在園幼兒27482名,3年毛入園率達100%;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已達99所,普惠覆蓋率65%,普惠園數量、普惠覆蓋率均居主城區前茅。

著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入園不放心"等突出問題,不斷增加學前教育優質資源供給,帶動辦學內涵發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如今的江北區正高效推動"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邁進,讓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大幅度增強。

先手謀劃 大筆投入

改善學前教育服務能力

"四葉草幼兒園的各類設施條件都不錯,老師們很盡責,學費還不貴,不但解決了我家孩子就近入園難的問題,還免去了我的後顧之憂。"家住江北區鐵山坪街道勝利花苑小區的趙先生高興地說。

據瞭解,地處江北區鐵山坪街道勝利花園小區的四葉草幼兒園,是江北區於去年新增的3所公辦普惠性幼兒園之一。事實上,江北區多形式、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普惠資源,增大公辦幼兒園數量,將多所優質幼兒園修建到百姓家門口,讓不少像趙先生這樣的附近居民得到實惠,讓當地適齡兒童能夠入園"不再貴",就近"入好園"。

辦好學前教育,關係廣大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早在2011年,江北區有關部門便深入40多所幼兒園調研,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奠定了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基礎。

入園難、入園貴是當前學前教育的一大難點,江北區在"先手謀劃""加大力度"上細琢磨、下功夫,奮力突圍。

所謂"先手謀劃",指的是江北區把學前教育納入全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時期規劃幼兒園校點232個(共1470班)。而"加大力度"則是江北區採取投入和獎補兩項措施:推動幼兒園建設與城市建設協同發展,目前已開發小區配套幼兒園共104所,實現全覆蓋;採取鼓勵政策,積極引導開發商配套建設幼兒園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提高公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能力。

深入瞭解民之所望,在學前教育發展之路上奮勇前行,該區一直秉持"政府辦普惠,群眾得實惠"的理念,出臺以普惠獎補政策為主題的20多個配套文件。

為改善辦園條件獎補,江北區按幼兒園投入總金額給予30%—40%的補助,每園每年最高可獲補助10萬元。同時,江北區近年安排財政資金1.2億元,回購全區國有企業開發小區配套幼兒園園舍建築面積26969平方米,全部用於辦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實現了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處在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進行時"的江北區,對學前教育大手筆投入:2015年-2016年學前教育財政經費投入2.45億元,佔全區教育經費的6.83%。預計在2018年-2020年,該區學前教育財政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佔比將達到7%左右。

在推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征程中,江北區持續強化政府職能,堅持公益普惠原則,科學規劃佈局園點,不斷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的民生難題,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和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特色促優 內涵提質

構建歡樂幸福的成長環境

剛從外地幼兒園轉學到重慶新村幼兒園就讀時,小王(化名)的媽媽曾擔心孩子對周圍陌生環境會感到無所適從。但當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向她講述在幼兒園發生的趣事,展示在幼兒園學會的兒歌、繪畫、手工,甚至在期末捧回"助人為樂小標兵"的獎狀時,她的顧慮便徹底打消了。

其實,在新村幼兒園就讀的孩子普遍都能在體驗的土壤中沐浴著快樂的陽光,向陽而長。這是因為該園以體驗教育為特色,依託市級課題"幼兒園體驗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建構出了以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為目標,以模擬或真實情境為活動背景,以幼兒的積極參與、身心投入為活動前提,以幼兒自主和自我體驗為活動方式的園本課程。

新村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只是江北區與童心和諧共振,打造歡樂幸福環境的一個典型。

在江北區教委的著力指導下,不少普惠性幼兒園通過長期創新探索,融合家校社各種資源,促使內涵發展富有特色,讓"有園上,上好園"變為生動現實。江北區薈萃幼兒園、江北區建北幼兒園、江北區新村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江北區東海岸幼兒園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江北區薈萃幼兒園提出"打造幼兒科技教育特色"為目標,確立"科技教育的超前性、實踐性、創造性"為引領,促進了"玩中思、做中學"的童心,逐步形成了"6會兒童"發展定位(會看、會想、會問、會做、會助、會達)。

以"培養幼兒個性健康發展,讓幼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核心,江北區建北幼兒園將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強化他們的文明意識。並定期向家長宣傳禮儀動態,讓家園教育互動成為常態。

江北區新村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深入探索"幼小銜接"的特色教育,通過組織開展"紅領巾,您好!"系列幼小銜接主題活動,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帶領家長走出"孩子就讀小學"之前的準備盲區。

秉承"行快樂教育,促童真童智"辦園理念,踐行"陽光健康,快樂自信"育人目標的江北區東海岸幼兒園,立志於開展快樂的遊戲活動,建立快樂的師幼關係、和諧的家園氛圍,培養陽光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

"隨著學前教育規模的迅速發展,江北區努力把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動教師融會貫通科學的教育理念,轉變成為持續進步的教育行為,確保保育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有序進行,切實為學前教育發展謀好路,服好務。"江北區教委主任馬培高說。

不管是開展形式靈活的遊戲、活動,開發、實踐別具一格的園本課程,還是推進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禮儀教育,打通幼小雙向銜接,搭建家園共育彩虹橋……江北區從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入手,將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發展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持續深化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為幼兒厚植一方成長沃土,實現幼兒全面協調的發展。

修煉"內功" 全員培訓

促進幼兒教師隊伍水平提升

今年是甄靜怡老師在洋河花園幼兒園任教的第18年,從"教壇新秀"成長為"骨幹教師",再成長到"學科帶頭人",始終不變的是她對學前教育的由衷熱愛、執著追求。

"18年來,我每年參加江北區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幾十次。在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培訓期間,我接受了健康領域、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班等方面的培訓;去蘇州、廣州等地,我參加了亞洲幼教年會、中國幼教年會等的培訓學習。"甄靜怡說,正是由於江北區為幼兒教師搭建學習、培訓的平臺,自己才有瞭如今的成長。

江北區認為,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此,江北區不斷創新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模式,建立幼師全員培訓制度,分層、分批、分階段推行"414"工程,狠抓全區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質量和保教質量管理。

江北區還從區域學前教育實際情況出發,構建起了科學合理的"5+5+5"培訓體系,通過聯合區教師進修學院、新村幼教集團、女子職業高級中學、高校、民辦協會5個單位,打造國培、市培、區培、片培、園培5級網絡,定期開展崗位輪訓、專題研訓、層級培訓、高端代訓、資格類短訓,打造出一支師德師風高尚、專業素質過硬、有教育追求和信仰的師資隊伍,開創全區學前教育發展新局面。

目前,江北區保教人員資格合格率達76%。全區還對普惠性幼兒園教職工實施社保補助、園齡補助、學歷提升獎等政策,並引導和監督民辦幼兒園保障教師工資待遇。

重慶市江北區點燃學前教育改革“三把火”

2018年11月18-20日中國(上海)國際學前教育博覽會期待您的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