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是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用增级,进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融资过程。在融资市场紧缩环境下,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自身融资需求是穷也首选。在自身条件难以满足ABS条件下,选择保理上介入进行资产证券化也不失为一种良方。

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

在公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商业保理市场发展较快,去年商业保理业务总额达到1万亿人民币,高于预期,融资余额约为2500亿人民币。但是同样需要直面的问题是行业中仍有多数保理公司并未开展业务,或者开展业务的规模有限。同时监管对保理业务的基础资产较为严苛,行业存在一定壁垒。

保理企业作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始权益人,需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合法性最终负责。倘若保理管理的管理制度不能严格的把控住资产真实与合格标准,那么基础资产的风险是无法预期及可控的。

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融资难度不断增大:商业保理属于消耗资本金的行业,必须不断地补充资本金才能扩大业务发展规模。因此“再融资”问题是每个保理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直接问题。

从近几年国内商业保理市场主要依赖其股东进行融资。一些国有及上市的保理公司能够从银行获得授信取得较低资金成本外,其他渠道面临的资金成本并不低。这也是很多运营不强的保理公司难以做大业务规模的直接原因。

第三就是对外部担保依赖度过高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保理公司状况是以轻资产公司为主,自身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都不强。这也导致了在保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仅依靠结构化分层和原始权益人对优先级产品的差额支付承诺,难以有效提升产品的信用等级。

而且,在这类业务中往往会追加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的外部担保,担保方若为股东方、关联方或者专业担保公司又会出现拉高成本等其他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涉及到合规层面。由于我国目前对基础资产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对合规性及后续保障都是一个挑战。尤其保理资产证券化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后,其融资功用突出,但是这类融资做法却是以市场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定价的。

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

市场认为:保理业务行为属于是应收账款的二次转让。在这一前提下,应收账款自身的合法性;转让过程的合法性以及转让方式、相关登记手续和后续的变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应收账款作为债权类资产,多数是基于卖方、买方信用,卖方回购、买方还款的信用融资。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前提下,把好风险关是一切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