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改革的徽縣實踐」“三變”改革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前段時間剛給合作社插完秧苗,最近這幾天又在除草,以後還要管護、收割,一年到頭總有事情幹,不需要再到處去打零工,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徽縣江洛鎮石頭坪村的貧困戶楊智傑光著腳站在稻田裡,手裡捏著一把雜草,喜滋滋的說。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石頭坪村是徽縣著名品牌“游龍貢米”的主要產地之一,一直以來各戶分散種植,規模小、產量低、品牌意識薄弱、產業化不足、市場競爭力弱。為破解發展難題,鎮村兩級積極謀劃,引進能人大戶楊彥寶創辦了徽縣豐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全村200多畝稻田規模化種植“游龍貢米”,讓優質稻田煥發生機,並有效吸引回鄉群眾及剩餘勞動力入股務工,參與發展,不到一年時間,全村50多戶人就通過就近務工賺得十五六萬元。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貧困戶楊智傑就將家裡的稻田以每畝每年400元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平時給合作社務工每天還能掙100來塊錢,僅此一項,他家的年收入就能增加近5000元。像楊智傑這樣的貧困戶在石頭坪村就有30多戶,他們給合作社一共流轉了80多畝稻田,每戶年均增收7000多元。

李峰也是石頭坪的一名貧困戶,家裡父親殘疾,還有90多歲的奶奶需要他照顧,村上沒合作社的時候,他自己種地,農閒時去礦山上打零工,一年也就掙七八千塊錢,連孩子上大學的錢都拿不出來。現在他也把家裡的兩畝四分水田流轉給合作社,平時在合作社務工,每個月工資4000元。“現在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收入有了保障,離家近,照顧老人也方便,政府、合作社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李峰說他去年加入合作社,一年的時間就脫了貧,現在覺得生活是越來越有奔頭。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站在石頭坪村的稻田邊上,一片片工整的水稻田一眼望不到邊,一棵棵秧苗精神抖擻的矗立在稻田中,嫩芽上沾著露珠,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富有生機。現如今,石頭坪的農戶也如陽光下的秧苗一樣,活力十足,他們個個變成了“上班族”,農忙時在合作社就近務工,不僅年底有分紅,平時還有勞務費,生活過的越來越好。

“我們把流轉來的土地統一管理,種的是徽縣老品種的‘游龍貢米’,人工種植,不施肥,保證綠色無汙染,下一步我們準備繼續流轉600多畝稻田,吸納更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建加工廠和觀光園,把徽縣‘游龍貢米’的品牌做大做強”。合作社負責人楊彥寶談起合作社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近年來,徽縣江洛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做為助推產業扶貧,推動“三變”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按照農村“三變”改革思路和“做實基礎、做活資源、做優特色、做大產業”的發展要求,緊盯脫貧攻堅“一號工程”,以實施“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為抓手,通過核查清理、評估認定等方式,將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有效盤活,並鼓勵農民以股權形式,入股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積極實踐“三變”改革,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和人力資源,整合資金、大膽探索,進一步匯聚發展要素,激活發展潛能,讓沉寂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產,走出了一條具有江洛特色的“三變”改革之路。

目前,江洛鎮已培育發展水稻種植、苗木、油牡丹、果仁加工、養殖等多種農業特色產業,通過“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資金,共計為全鎮1026戶貧困戶配股174萬餘元,給村集體配股40多萬元,經過一年發展,群眾累計分紅20.93萬元,村集體收益5.47萬元。(文:剡文斌)

監製:冉加強

審核:王 濤

↓↓↓↓↓

「“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三变”改革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