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140億:世界盃期間你該知道的數字

1——一半運動品牌贊助的世界盃球隊數

今年世界盃,8個運動品牌承包了32強的球衣,但是有4個品牌在世界盃中只有一棵“獨苗”。New Balance和彪馬分別贊助了2支和4支球隊,剩下的全被耐克和阿迪達斯瓜分。首輪戰罷,有些品牌可能要擔心自己的球隊在俄羅斯時日不多了。

Uhlsport:1支球隊(1負)

Errea:1支球隊(1平)

Hummel: 1支球隊(1勝)

茵寶:1支球隊(1負)

New Balance:2支球隊(2負)

彪馬:4支球隊(3勝1平)

耐克:10支球隊(3勝2平5負,法國、英格蘭、巴西、葡萄牙都沒有輸球)

阿迪達斯:贊助12支球隊(首輪6勝2平4負,德國、西班牙和阿根廷均未取勝)

從1到140億:世界盃期間你該知道的數字

阿迪達斯是FIFA的官方合作伙伴,也享有包括提供比賽官方用球以及裁判制服等權益。據估計,阿迪達斯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投入了超過1.75億美元。

相比阿迪達斯的官方身份和“大包大攬”策略,耐克在贊助球隊的同時,還走巨星路線,旗下的世界盃球星包括C羅、內馬爾、哈里·凱恩、伊涅斯塔、斯特林等人,其中C羅和哈里·凱恩在首輪比賽大放異彩。而且,根據CIES足球觀察網的報告,本屆世界盃身價前200的球員中有132名都是耐克贊助的。

彪馬贊助了四支代表隊,但是他們的球隊是首輪戰績最好的,三勝一平,未嘗敗績。

其他的品牌包括New Balance、茵寶、Hummel、Errea和Unisport都沒有非常有競爭力的球隊,只能藉助創意營銷來在有限的出場時間內爭取最多的關注度。例如New Balance就在與YouTube博主進行合作,將營銷對象放在年輕消費者身上,用年輕化區別自己和其他品牌。

110美元——世界盃決賽最便宜的門票價格,僅對俄羅斯公民出售。

240萬——比賽開始前售出的門票數量,其中俄羅斯球迷買了87萬1797張,美國觀眾買了8萬8825張,巴西球迷買了7萬2512張票。

340萬——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總現場觀眾數量,每場比賽5萬3592名觀眾。1994年美國世界盃是迄今為止現場觀眾數量最多的世界盃,總計360萬人。

800萬——阿迪達斯在2014年世界盃期間賣出的參賽國家球衣數量。阿迪達斯預計今年世界盃這個數字將被超越。

3800萬美元——冠軍球隊將獲得的獎金數額。亞軍將獲得2800萬美元,第三名獲得2400萬美元。小組賽出局的16支球隊將各自獲得800萬美元獎金。

3.22億——C羅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粉絲數量總和。

4億美元——32支球隊將共同獲得的比賽獎金總額。每支球隊還在比賽開始前獲得了150萬美元的準備費用。

16.5億美元——FIFA從2015-2018年市場營銷權益收入。下一個世界盃週期這個數字將達到18億美元。

但是,根據尼爾森體育發佈的2018世界足球報告,FIFA在本屆俄羅斯世界盃期間的收穫的贊助收入相比上一屆2014年巴西世界盃有所降低。

這其中部分原因可能要歸結於長期贊助夥伴嘉實多、強生以及馬牌輪胎的離開。而據外界揣測,這些品牌放棄FIFA主要是因為FIFA近年來因貪腐醜聞而逐漸變質的品牌形象。

從1到140億:世界盃期間你該知道的數字

舊品牌撤出給了新品牌入主的機會。一眾中國品牌就抓住了這個空檔,將自己和FIFA以及世界盃綁定在了一起。受到國內足球環境發展的帶動,中國品牌正在將足球賽事視為良好的贊助對象,萬達、海信、Vivo以及蒙牛都在這個世界盃週期成為了FIFA的合作伙伴。

綜上,目前FIFA的贊助商分為三個等級——

官方合作伙伴:阿迪達斯、可口可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萬達集團、Visa、卡塔爾航空以及現代/起亞。

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百威啤酒、海信、麥當勞、Vivo以及蒙牛。

區域支持商:俄羅斯國有礦商埃羅莎(Alrosa) 、阿爾法銀行(Alfa Bank)、俄羅斯鐵路公司、電信運營商Rostelecom 等,中國的帝牌、雅迪、指點藝境。

北美5.87億美元

歐洲10.8億美元

中東和北非 1.87億美元

撒哈拉以南非洲 8000萬美元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 4.5億美元

亞太地區6.81億美元

總計30.66億美元

從1到140億:世界盃期間你該知道的數字

61億美元——FIFA從2015-2018年週期內的預計收入,較上一個週期提高了10%。其中超過40億美元的收入直接由俄羅斯世界盃促成。

116億美元——估測俄羅斯為本屆世界盃付出的成本。

140億美元——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舉辦2026年世界盃將會給國際足聯帶來140億美元的收入以及110億美元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