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縣區“國培”項目評估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做好縣區“國培”項目評估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績效評估是“國培計劃”組織實施以來,每年度都需要做的事情。隨著培訓管理重心下移到縣,對於“國培計劃”項目,縣區既要每年度進行一次自評總結,還要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績效評估。如何做好縣區“國培”項目績效評估,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自2015年以來,“國培計劃”的中西部和幼師“國培”項目分為五類培訓:鄉村教師培訓團隊研修(原稱作“置換脫產研修”)、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原稱作“網絡研修”)、送教下鄉培訓、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鄉村校園長培訓。對於“國培”項目縣區來說,其職責主要包括組織管理、實施管理、績效管理和經費管理等。我認為,按照歷年“國培計劃”組織實施的文件要求,結合地方實踐,“國培”項目縣區的自評和他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第一,在組織管理方面,設置五項評價內容:一是成立縣區“國培計劃”改革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並掛靠於縣區教育行政部門。二是成立縣區“國培計劃”執行工作組,掛靠於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教師發展中心)。三是推進縣級師訓、教研和電教等部門的整合,加快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構建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鄉鎮片區研修中心和優質中小學校、幼兒園四位一體的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四是推進縣級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設,建立一批網絡研修示範校;推進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建設,建立一批校本研修示範校。五是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培訓團隊建設,建成縣級教師校長培訓專家庫,建立培訓團隊管理制度與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培訓團隊培養、培訓和使用等要求。

第二,在實施管理方面,設置五項評價內容:一是認真履行“國培計劃”組織主體責任,協同研修項目培訓院校、教師工作坊項目培訓機構,進行項目申報立項、實施培訓、學員管理和過程監管等,每年度與各培訓院校、培訓機構召開項目專題工作會議不少於3次、溝通學情不少於2次。二是進行全面細緻調研,形成問題導向、分類細化、舉措科學的培訓需求調研報告;科學、合理制定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規劃,整體設計五類培訓;根據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的要求以及深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指導培訓院校或機構精準培訓主題、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等。三是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通知要求,結合本縣區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規劃填報申報書,及時報市“國培計劃”項目管理部門統籌論證;按照市反饋意見,修改、完善申報書,並及時報送省“國培計劃”項目管理部門備案。四是發揮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片區研修中心和鄉村學校的送教下鄉培訓落地、落實的主體責任,實現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的有機整合;加強對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的全程監控,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印發的培訓文件、通知不少於3份、現場指導不少於3次。五是加強檔案建設,實行獨立建檔,確保過程資料詳實、分類歸檔合理,便於查閱。

第三,在績效管理方面,設置五項評價內容:一是每年度編髮縣級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的《培訓簡報》不少於五期,報道項目動態、探討培訓經驗、交流心得體會、展示培訓成果。二是根據省“國培計劃”項目組織實施的通知要求,按時保質保量遴選參訓學員,並報送學員信息,報名率要達到100%;加強學員培訓管理和學習管理,參訓率要達到100%。三是制定本縣區“國培計劃”項目組織實施評估辦法,深入全面地開展培訓績效自查自評,系統分析、全面總結年度項目組織實施工作,形成“國培計劃”項目實施總結報告(績效自評總結材料),按時保質保量報送至省、市“國培計劃”項目管理部門。四是將“國培計劃”項目組織實施情況納入縣級教育專項督導檢查範圍;配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過程監管和績效評估。五是發掘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及時進行宣傳、推廣,在本地及以上主流媒體報道不少於1次;開展優秀案例遴選評比活動,提煉加工優質生成性培訓成果,納入縣級培訓資源庫,輻射縣區全員培訓。

第四,在經費管理方面,設置三項評價內容:一是協同縣區財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縣區“國培”經費具體管理辦法,報省備案。二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財政性經費管理辦法,建立專項資金轉移支付制度,按“國培”項目政府採購結果,牽頭簽訂採購合同,按合同及時支付項目經費(需提供支付清單)。三是協同縣區財政部門,加強對“國培”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的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進行年度監督檢查和績效管理不少於1次,並要求有年度經費預算報告、經費使用清單、經費決算報告等。

趕快去應用商店下載“師之app”瞭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資訊,更有大牌入駐解答熱點難題,為您帶來專屬的知識盛宴,快來加入吧!

做好縣區“國培”項目評估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