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飛娛樂:股東減持成維繫公司資金鍊的救命稻草

華金證券公司曾發研報稱,“奧飛娛樂定增完成減少財務費用,業務轉型靜待厚積薄發。”1月30日,奧飛娛樂發佈了2017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但公告顯示,奧飛娛樂業績較2017年三季報時的預告大幅下修,2017年四季度單季虧損金額超億元。此次罕見虧損也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受創。


同日,奧飛娛樂股價開盤跌停,收盤跌幅仍達8.1%,最終收報12.36元,為四年半以來歷史新低。《京達財經》指出,奧飛娛樂為負債高企。

奧飛娛樂:股東減持成維繫公司資金鍊的救命稻草​“灰太狼”這次回不來了

“喜羊羊”和“灰太狼”讓奧飛娛樂的業績一飛沖天。影視、遊戲、漫畫、媒體……奧飛娛樂兩年時間內一口氣投資成立了子公司67家。如此驚人的業績擴張一時之間無人能及。2017年,奧飛娛樂這隻一飛沖天的“灰太狼”,卻似乎沒能再續寫“傳奇”。

自2016年正式更名“奧飛娛樂”後,這隻有抱負的“灰太狼”不再甘心偏安玩具界一隅,開始走上泛娛樂的轉型之路。據奧飛娛樂201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奧飛娛樂營收33.61億元,同比增長29.8%;淨利潤4.98億元,同比增長1.92%。 “構築願景中的東方迪士尼,打造世界級的泛娛樂產業生態”的美好願景已然近在咫尺。

奧飛娛樂:股東減持成維繫公司資金鍊的救命稻草​但童話般的高潮過後,面臨的卻是噩夢般的現實。影視、遊戲等板塊擴張過快,整體經營管理費用大幅上升,公司早已吃力。文娛政策、投融資環境又在不斷收緊,公司在項目推進、資金、財務費用等方面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奧飛娛樂的業績直線下滑。

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公司四季度上線的潮流玩具業務未達預期;海外影視業務收縮調整及影視投資業務虧損;公司遊戲業務未達預期及對應該業務子公司商譽減值。報告期內,公司淨利潤為0.5億-1.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90%。

報告期內,奧飛娛樂的營業利潤 80,631,151.72 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4.41%,利潤總額 86,582,168.91 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4.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82,371,825.91 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3.47%,基本每股收益 0.063 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3.42%。

定增的尷尬收場

2016年4月,奧飛娛樂推出新一輪融資方案。公司此次計劃以不低於35.35元/股發行1.27億股募資45億元,其中25.1億元用於IP資源建設、6.9億元用於IP管理運營體系建設項目,剩餘1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2016年12月底,奧飛娛樂修改定增計劃,融資規模縮水至29.9億元,募投的3個項目金額都相應做了調整。4個月後,融資規模再次縮水,下調至23.51億元。

2017年8月18日,奧飛娛樂公告定增獲得監管部門放行,公司必須在批文有效期的6個月內完成,即2018年2月17日之前完成融資工作,否則耗時兩年的定增將面臨作廢的困境。

業內人士表示,奧飛娛樂的定增之所以如此難產,與公司低迷的股價和上次定增資金深度套牢不無牽連。在定增完成公告的前一個交易日,奧飛娛樂股價幾近以跌停收盤,股價直接擊穿了13元/股。

IP“萬靈丹”不萬靈

奧飛娛樂淨利潤下降八成,其實不僅是玩具、遊戲等業務不達預期,影視投資的虧損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

奧飛娛樂近年來一直在試圖構建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2017年,奧飛娛樂共有三部電影作品在國內上映,《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十萬個冷笑話2》和《刺客信條》,分別在國內實現票房1.26億元、1.33億元和1.6億元,累計4.19億元。整體而言,表現並不突出。

以《刺客信條》為例,奧飛娛樂與好萊塢新攝政娛樂公司戰略合作,以總額不超過6000萬美元獲得包括《刺客信條》在內的三部好萊塢影片的參投機會,並分享影片在全球的發行收益,以及大中華區的獨家發行權和相關商品化權利。被寄予厚望的重量級電影《刺客信條》卻沒能創造票房奇蹟,全球票房約為2.3億元。製片成本高達1.25億美元,再加上宣傳費用,不少業內人士在該片上映期間就表示虧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面對電影業務的尷尬處境,奧飛娛樂也在進行調整,將大幅減少非自有IP的電影投資,主要圍繞與自身核心競爭力建設相關的IP作品孵化。投資分析師許杉表示,電影市場既有機會創造高額回報,也存在較高風險令投資打水漂。奧飛娛樂選擇將與自有IP關聯度較大的電影項目也是一種方向。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也認為,相比於孩之寶、樂高等實現在電影領域擴張的玩具廠商,奧飛娛樂的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仍然有限,內容和渠道的整合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2017年三季報財報顯示,奧飛娛樂的流動資產為32.20億元,而流動負債為32.66億元。總資產為85.99億元,總負債為34.92億元,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40.61%。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其他流動負債分別為12.18億元、7.64億元、9.36億元,有息負債合計29.18億元,而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8.26億元。要覆蓋有息負債,壓力顯而易見,資金鍊壓力巨大。

為了緩解資金鍊壓力,從2016年瘋狂併購的同時,奧飛娛樂也在通過各種途徑募集資金。定增遠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大股東減持成為維繫公司資金鍊的救命稻草。

2016年2月,奧飛動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蔡東青及一致行動人蔡曉東、李麗卿於2月16日至18日累計減持6000萬股,累計套現16.32億元,公司公告稱,本次減持共獲得資金16.32億,是奧飛動漫2015年度淨利潤的3.34倍。上述股東將此次減持獲得的16.32億元無償借款給公司,該筆借款至公司自有營運資金充足時再逐步歸還。

以股東減持的方式求後路,奧飛娛樂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不知道奧飛娛樂將如何化解危機?這一場“迪士尼”夢又能否做得圓滿?(中國資本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