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 BIM或撬动千亿级市场

政策加持 BIM或撬动千亿级市场

对于许多人来说,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之前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甚至是最新的量子光谱等都显得陌生而不可触摸。如果有人告诉你,第二代身份证的芯片技术就是RFID;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质的“指纹”就是

不久前,住建部印发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编号为GB/T5量子光谱,相信你对这些名词也就见怪不怪了。1235-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这也是国家第一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为BIM呐喊,也希望能通过标准的方式加强在这一市场上的话语权。

政策加持 BIM或撬动千亿级市场


政策加持

随着全球建筑业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与对产业升级的要求,BIM技术的发展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之一。BIM,以其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可视性、模拟性及优化性等特点,被行业人士喻为“新型黑科技”,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化细分产业。

BIM的出现可谓是工程建设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如今,BIM的快速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已经开始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并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起到变革作用。

因此,近一年前,住建部在其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技术进步方面,要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增加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

事实上,中国建筑行业试行BIM技术由来已久,并取得一定成果。

政策加持 BIM或撬动千亿级市场


2011年5月20日,住建部在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于2013年推出《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3版),明确了BIM的具体推进目标;两年后,住建部再次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版),此次明确到2020年,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造价、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可谓一记“重锤”。

至此,中国的BIM进入到了发展快通道。2016年8月23日,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2016年12月2日,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2017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时表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大力推广BIM技术;2017年5月,住建部正式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为国家标准。

6年时间,BIM技术就从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技术而言,时间不长也不短。“无BIM不工程”蔚然成风,发展并应用BIM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BIM技术上升到国家标准也足以彰显对这一技术极其看好的前景。

建筑业的“曙光”

近百年前,美国的帝国大厦代表着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这是在没有BIM技术情况下完成的。孙亚莉指出,没有BIM技术以前,无论是金字塔、艾菲尔铁塔等等建筑被建造,这说明人类非常具有智慧,并且十分注重分工协作。孙亚莉认为帝国大厦用今天的技术和经验去审视,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比如流程更加合理,成本更加透明,空间使用更加合理,对未来的预留空间考虑更加充分。

BIM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建筑行业的流程、生产方式的革新,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目前万达、万科、龙湖、碧桂园等地产商都建立了BIM团队,这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地产公司无法把BIM作为一个可持续地管理抓手。

事实上,传统方式下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费,导致拆除重建等浪费的成本,往往是前期BIM支出的几十倍。应用BIM后,前期花费可以弥补后期拆除重建的成本,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费用,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地做到管理前置。

因此,对于地产企业来说,BIM管理前置不但能减少浪费和碳排放,降低决策成本,精细化建造,还能保证企业保持低成本、高品质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包括万达、万科、龙湖、碧桂园等等国内领头的房产企业对BIM趋之若鹜,从研发到虚拟产品的模拟,到最终建造落地,全过程实现动态成本管理,把决策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要应用推行BIM,就必须有专业化的团队。BIM的应用绝不是简单创建一个模型而已,只有依赖专业化的团队,借助专业化工程的经验,采用BIM技术手段,才能为客户带来有效和有价值的专业化服务。”孙亚莉重点指出。孙亚莉的另外一个身份则是国内首批官方认证BIM专家,参与起草了国家级P-bim标准,主编了中国首部BIM应用指南《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南2015(版)》和2017版。

“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肯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政策鼓励。”孙亚莉认为近年BIM技术的推广上,政府有效的发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带头示范,起到正面引领的作用;二是出台鼓励的政策和相应的标准;比如新加坡政府为鼓励企业应用BIM技术,直接奖励容积率。目前浙江、福建、深圳、广州等地方政府都出台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致力于推动BIM在房地产上的应用发展。

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国家十三五的重点工作,BIM技术无形中契合了产业发展红利和国家重点战略的两个机遇。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 BIM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效应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既有建筑面积达6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的既有面积约为360亿平方米,按照每平米每年产生5元的运维费用,则BIM运维市场的规模在1800亿元;2020年BIM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250-2600亿元,市场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中国资本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