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埃塞俄比亚米格-21

在这个世界遗似乎被遗忘的角落里,有一个国家叫埃塞俄比亚。虽然这个非洲国家平时出镜率很低,但是却发生过不少战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同时参战方还投入了大量新式武器在战场上进行实战化演练,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上世纪7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寻求跟苏俄合作,此时的埃塞俄比亚早已不是过去两度战胜意大利的“非洲雄狮”,亟待外来力量的支持。在1977年底,苏方建立通向亚的斯亚贝巴的空中运输走廊。通过这座空中桥,苏军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48架米格-21PFM和米格-21MF以及它们相应的装备和零部件,此外还有200辆坦克和装甲车、16架米-24A武装直升机。最后,2000余名古巴“顾问”----实际上是古巴空军支队,也来到了埃塞俄比亚以驾驶新的米格-23、米格-21和直升机。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俄专家组在埃塞俄比亚

实力得到加强后,埃塞俄比亚军队不仅开始了对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的新一轮攻击,而且还粉碎了索马里对其东部边界欧加登省的侵略。80 年代,在以古巴人为主体的埃塞俄比亚空军的支援下,埃塞俄比亚军队发动了数十次针对厄立特里亚人的大大小小的攻击,然而大多数攻击行动仅仅是占领了一些城市或者是通向红海的出海口,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越来越强大了。同时,亚的斯亚贝巴政府还面临着与埃塞俄比亚人民解放民主阵线以及其他反对派的内战。埃塞俄比亚人民解放民主阵线与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紧密合作反对亚的斯亚贝巴,他们的反击在 1989 年的代号为“Theodoros”的行动中达到顶点,在那次行动中,大批埃塞俄比亚政府军被消灭,而且政府军在蒂格雷省首府默克雷的重要的军事基地也被他们占领。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埃塞俄比亚空军的米格-23

1989 年9月30日,古巴宣布将从埃塞俄比亚撤出“顾问团”,苏军也对埃塞俄比亚长久的战事感到厌倦,最终取消了对埃塞俄比亚人的武器援助。结果1991年,以推翻门格图斯为目标的“埃革阵”和以实现厄立特里亚独立为目标的“厄人阵”南北夹击亚的斯亚贝巴,门格图斯流亡海外。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亚也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正式从埃塞俄比亚独立,并由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当选总统,而埃塞俄比亚也就此失去红海海岸线和出海口,彻底变成一个内陆国家。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埃塞尔米亚米-35

2000年5月12日,在和平谈判失败后,两国战争再次打响。埃塞军队集中了他们拥有的所有火力,除了米格-21、米格-23和米-35,还有其从俄罗斯最新得到的两架苏-25TK强击机。值得一提的是,埃塞军队在巴仑图前线还出动了两架卡-50武装直升机。这两架绰号“黑鲨”的卡-50完全是由俄罗斯人驾驶的,起初只是用非制导武器和航炮打击厄军摩托化部队和运输纵队,后来也用上了导弹来攻击厄军的坦克和机动防空系统。在两架卡-50短短七天的“左勾拳”参战过程中,俄罗斯人获得了大量实战数据,数量和质量远超他们在靶场上经年累月所获得的成果。从武器研发角度来讲,世界上频繁爆发的局部战争,哪怕是技术最低劣的穷人战争也有其“有价值”之处。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卡-50这次怒刷经验值

“左勾拳”战役一直持续到5月17日才结束,埃塞军击溃了厄军大约8个师,并对其另外7个师予以重创,消灭了厄军大约一半的兵力和装备。据意大利《防务分析》杂志2000年的报道,有许多俄军指挥官曾参与了埃塞军队策划“左勾拳”攻势。除了一个由雅基姆·亚纳科夫上将率领的俄军顾问团外,还有担任埃塞空军司令顾问的叶菲缅科少将、空军参谋长顾问弗罗洛夫和防空兵司令顾问奥布霍夫等人。2000年5月26日,厄立特里亚也曾公布了一份名单,其中列举了76名援助埃塞的俄军指挥官姓名。毫无疑问,这些人曾在埃厄战争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相比今天俄罗斯力量在非洲之角的“销声匿迹”,俄军当年费心参战也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俄罗斯输送大量装备,自己都没装备武器也已上线,大力度支援东非

一场被“遗忘”战争中的高技术之战

在今天,当年那场“被遗忘的战争”仍然值得研究。比如,两个最贫穷的非洲国家是如何有能力发动这样一场“高技术”战争,使用包括苏-27、米格-29、卡-50、坦克、炮兵和火箭发射器在内的技术装备。而在苏-27与米格-29爆发的多次近距离空战中,更大、更重的苏-27相比于米格-29表现出了更明显的优势。此外还有埃塞俄比亚空军卡-50的使用,显然俄国人很希望能有机会在实战中检验卡-50的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