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蒙城地名故事——樂土鎮,人間“樂土”由此得名!

詩經有云:“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意思是說:碩鼠呀碩鼠,不要吃我種的黍糧,我多年來養活你,你卻對我從來不肯照顧,我發誓要離開你,去尋找我心中的樂土,樂土呀樂土,那裡才是我安居樂業的好去處呀!

亳州蒙城地名故事——樂土鎮,人間“樂土”由此得名!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古時的勞動人民,都不會吝於對樂土的神往和追求,然而這神秘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卻一直都是一個謎團,無人能夠找得到,但是咱們亳州蒙城境內就有一座樂土鎮,一個有史可考的樂土鎮。

據《蒙城縣志》記載:樂土正式建立行政建制在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 1016年)就有了樂土鎮。到了現代,1933年民國設樂土區,1941年改設樂土鄉。新中國建立後,1956年設樂土區,1958年設樂土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樂土區建制,1985年設樂土鎮。

關於樂土鎮名字的來歷,有一個歷史故事可供大家參考,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一生追尋曹操,隨他東征西討,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有一次出征之時,途徑蒙城,在此寫下了“詩人美樂土,雖客猶願留”的千古名句,為人廣為傳頌,他走之後,人們就把他經過的這個地方叫做了樂土鎮。而這個詩意,夢幻的名字就這麼流傳了下來,直至今日,還在沿用。

亳州蒙城地名故事——樂土鎮,人間“樂土”由此得名!

在這個承載人百姓們美好生活嚮往的小鎮上,也有兩個更為悠久和充滿夢幻的歷史遺蹟,一個是陳仙橋,另一個就是釣魚臺。

陳仙橋在樂土鎮往南五公里處,是為紀念亳州歷史文化名人陳摶所建。陳摶在亳州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字圖南你,號扶搖子,希夷先生,中國道教華山教派的鼻祖,活了118歲,曾屢次被當朝皇帝徵召,許以高官厚祿,但均被陳摶拒絕,只想潛心修教,睡功了得,民間傳說“童子活了八百歲,不當陳摶一覺睡。”

亳州蒙城地名故事——樂土鎮,人間“樂土”由此得名!

另一名勝古蹟釣魚臺在樂土鎮西四公里的呂望集芡河上,芡河古稱濮水,《史記》“莊子傳”和《莊子。秋水》均有記載:莊子“釣於濮水之上”。釣臺有兩個,一個是莊子釣魚臺,另一個是姜子牙釣魚臺。河岸邊有廟,稱雙公廟,裡邊坐著的也是這兩位神仙。莊子《逍遙遊》寫於此處也未可知。直到現在,每逢節假日,方園百里,南到淮南,北到淮北,東到蚌埠,西到亳州,不少釣魚愛好者紛紛到這裡垂釣,發思古之幽情。看來,此地是樂土,自然甚逍遙。

亳州蒙城地名故事——樂土鎮,人間“樂土”由此得名!

既然承載了古人如此之高的期許,樂土鎮理當成為人們心中理想的聖地,正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繪的那樣,是人們心中所留的一片淨土,在這裡,我們也希望樂土鎮以後能夠越來越好。

亳州蒙城地名故事——乐土镇,人间“乐土”由此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