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大印钞了?房价又要暴涨了?

这两天很多的朋友来问,是不是央行6月1日说扩大麻辣粉(MLF)担保品范围,意味着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要来了,是不是货币要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了?

市场上的确有很多人这样解读,冠之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搞得很多老百姓人心惶惶,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

说央行要向09年一样,新一轮QE,大印钞,放水的,是这样一个文件。

央行要大印钞了?房价又要暴涨了?

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内容很专业,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先放一放,看看网上的火爆文章是怎么解释的,解读的挺通俗易懂的:

举例来说,某个企业在市场上发行债券融资,然后发放“三农”贷款,结果被不少投机取巧的农民钻空子骗贷,贷款收不上来了,债券可能偿还不了——

本来,这家企业应该为自己的鲁莽贷款接受市场惩罚,可现在倒好,央妈出面了,你的这些贷款纳入人民币担保品范畴,本息合计110元的债券,央妈直接印钞110元给你……

真是这样?完全胡说八道,基本的债券市场规则都错了。

老南04年大学刚毕业时,在证券公司机房工作,那时候系统还很落后,老南要手工做一个操作:“标准券折扣率导入”。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用土话说,所有的债券,都要折算成标准券,才能提交担保品。

如某债券,折扣率是0.8,那只能打8折提交担保。如折扣率是0.4,那只能打4折提交担保。

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发生,一个AA或AA+的债券,本息全额纳入担保,而且还是到期的全价,不是当前的净价。(估计全价净价很多人都听不懂)

所以,在老南看来,央行这个信息,不但完全和QE没关系,甚至连放水都谈不上。

更关键的是,央行的这个动作,本来市场预期央行要“降准”,结果出了个“没诚意”的举措,市场预期落空,市场资金面,依然高度紧张中。

那,究竟谁受益于这样的“谣言”?

央行要大印钞了?房价又要暴涨了?

你没看错,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

如果有金融基础,可以看下中金固收张继强总的解读:

关于MLF担保品扩容,体现了央行对债市的呵护,但不要想多了,不少市场投资者存在过度解读:

1、这是央行给钱养券,鼓励中低等级信用债杠杆?

养个头券啊。MLF目前基本只有一级交易商才有资格拿到。不是谁想要钱就给的。MLF的额度也不是银行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从央行拿到便宜的长钱是稀缺资源好不好,宏观审慎没做好的都没有资格参与。银行资负拿到MLF的钱后轮不轮到金融市场部用都两说;

2、非银能做MLF吗?

不能!一级交易商中有两家券商。但受制于人民银行法,非银一级交易商不能从央行直接拿钱。所以说,真正拿信用债的投资群体其实都享受不到这个政策利好;

3、信用债用于抵押,想想都美,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很大。

一方面是信用债存在更大的折扣率,更关键的是操作成本很高。很多信用债托管在上清所,要想用于MLF抵押,需要转托管到中债。而且信用债作为零散券,操作繁琐,银行自己都不一定愿意用。尤其是大行,利率债、地方债一大把,犯不上这么麻烦;

4、抵押券违约了,就扔给央行?

别逗了,首先抵押券是有折扣率的。而且就算违约了,银行敢扔给央行?估计这经营也不大够宏观审慎,下次也别想从央行借钱了,没人敢跟央行玩这小把戏;

5、这是QE?

典型的想多了。QE是啥意思,是央行买入国债等证券并投放基础货币,而MLF只是银行向央行的抵押融资好不好。QE是在零利率下的危机机制,中国还十万八千里呢,赶紧把朋友圈转的QE帖子删了吧。

看不懂?最后一段看的懂吧!

金融的专业高门槛,非常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根据错误信息作出决策,很容易造成不小的损失。

写完,辟谣的言论,阅读量永远赶不上谣言,但能给信任我们的粉丝们,一个提醒,老南也心安了。

央行要大印钞了?房价又要暴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