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份平均工资出炉 官方解读“被平均”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日,全国至少已经有20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目前,北京分别以131700元和70738元领跑全国。增速方面,多地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低于非私营单位。

北京工资水平暂居首位

20省份平均工资出炉 官方解读“被平均”原因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度城镇非私营就业单位年均工资为74318元,名义增长10%,比2016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为8.2%。

数据显示,2017年度城镇私营部门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名义增长6.8%,增长20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为5%。

此后,各省的平均工资水平相继公布。至少有20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度非私营部门和私营部门雇员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目前,无论是城市私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都超过全国。就非私营单位而言,只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青海是超过全国74318元的唯一5个省份;在私营部门,只有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没有公布数据,只有北京、广东、Chong。清、江苏、浙江,超过国家45761元的水平。

北京的两个平均工资在所有地方排名第一。2017,北京市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31700元,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0738元。

在大多数省份,非私营部门的年平均工资集中在6-8元,私营部门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是3-5元。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河南城镇非私营就业单位的年均工资低于55495元,山西城镇私营部门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较低,为31745元。

平均工资增速普遍个位数

20省份平均工资出炉 官方解读“被平均”原因

资料图:人民币。中新经纬黄昂瑾摄

平均工资增长方面,实际增速超过两位数的省份,已经不多。

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上,青海、河北两省暂列第一,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均为11.8%。云南省实际增长11.6%,山西、河南两省也实现了超10%的增长,其余省份的增速都是个位数。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上,暂时没有两位数增长的省份,广东实际增速为8.8%,海南、河南两省实际增长均为8.7%。

另一方面,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快于私营单位,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从全国来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2%,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0%。地方上,除云南、内蒙古、湖南、黑龙江暂未公布私营单位增速外,其余16个省、市、自治区中,仅广东、海南、吉林三省私营增速快于非私营。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上,有数个省份出现3%—5%较低增速,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的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3.3%、3.33%、3%、2.6%。

对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出现较低增速,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分析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私营单位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更大,经营效益提升难度不小,工资增速自然会慢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