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这将是一个与我们越来越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外“挖金矿”。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201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将外太空的采矿合法化。有朝一日,那些设法开采小行星以获取水资源或贵金属等资源的公司将被允许拥有、加工和销售任何它们从外太空收获的东西。新生的太空采矿业会为之感到振奋。一家名为“行星资源”的公司的老板将这一法案比作1862年的《宅地法》——该法律允许任何有勇气的定居者在美国西部160英亩的土地上“寻宝”。最近,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谈到要在太空中创造一个更加“宽容”的监管环境,并将月球变成一个“加油站”,以供进一步探索外太空。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卢森堡去年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并规划了2亿欧元来投资太空采矿公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此感到满意。在联合国讨论外太空问题的委员会上,俄罗斯强烈谴责美国的举动,并称美国“完全不尊重”国际法。批评人士说,美国无权授予这样的权利。诚然,法律的灰色地带的确存在。但谁又将拥有外太空资源呢?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外太空是公共资源。这是联合国委员会在上世纪50年代就确定,并在10年后的《外太空条约》中作出明确规定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宣称对月球、小行星或其他天体拥有主权,外太空向所有进行探索的国家开放。早期条约使用的言辞表现出当时人们的雄心壮志,称外太空为“全人类的领域”。而真正实现这一说辞往往要困难得多。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这一事件增加了美国人对核紧张关系蔓延和升级的担忧。两国决心通过宣誓和平利用原则来保护外太空不受核对抗的影响。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如今,太空核僵局已不再是首要问题。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商业活动,因为私营公司,而不是国家,正企图在外太空寻找利益。发展于1950和1960年代的太空法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可以说它并不适用于商业发展的前景。对于在外太空开采资源的法律仍然是模糊的,而这项产业却需要一个清楚的法律条文。美国和卢森堡通过的法律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是,空间法专家Tanja Masson-Zwaan指出,国家法律将只保护公司与本国同胞的竞争索赔。一家中国公司将不受美国法律的约束。“建立某种国际治理体系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她补充道。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公海,在公海里,由国际海底管理局来发放钻探许可证。另一个可行性较小的模式是南极洲的模式,根据国际协定,那里的采矿活动从1998年起被禁止了50年。

这件事重要么?小行星矿产市场目前的确尚不存在。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因为技术障碍在逐渐减少,而商业活动,如太空旅游,也在逐渐发展。另一家公司——行星资源和深空工业,计划在2020年之前启动勘探任务。有一种想法是从小行星中提取水,并将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以在太空中为火箭添加燃料。

这比从地球上运输燃料要便宜得多,而且这将使火箭能在更重的负荷下飞行更长时间。然而小行星开采看起来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希望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你能抢占一席之地。

谁将拥有外太空资源?

作者丨K.W.

编译丨IITE

选自丨Economi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