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小時候知道袁崇煥的故事就來自於金庸的《碧血劍》,那個時候以為他是完人。原本那個時候我們對知識營養汲取的渠道原本單一,即便我們想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都不多,又何來本質?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後來慢慢明白了袁崇煥是一個爭議人物,當我對歷史瞭解的多了些,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判斷。袁崇煥功肯定大不過岳飛,軍事才能也僅僅是一個善守之將,跟嶽武穆攻守兼備、文武雙全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而且袁崇煥還渾身的書生意氣。書生意氣這東西是一種個性和氣節,但是在經世致用中卻未見得就是一件好事。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能光講血性的,還得講講韜略和效益,比如他的負面評價之一:通使吊奴,他派人去弔唁努爾哈赤,這件事原本是臨機應變之術,探看一下努爾哈赤是真死假死,如果詐死那就要提高警惕,其一定有大動作。如果真死,就要考慮他死後後金的政局走向。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這雖然是臨機迎敵之術,但是放在外交層面就不是小事,直性子的蒙古人可沒有那麼多彎彎腸子,一急之下就跟明朝鬧分家,分道揚鑣了。這個影響就會很大,這是他沒有戰略思維的表現。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第二,五年復遼,其實他在給崇禎提交五年復遼這個計劃時,心裡或許並沒有底,他的做法跟現在很多應聘的一樣,只要老闆喜歡,先把目標造出來再說。他的原話是“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這句話的意思是,皇帝太著急,先哄哄給他提提氣再說。但是他遇到的不是朱由校而是急性子、愛當真的朱由檢。這個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自視甚高而且血氣方剛,是忽悠不得的。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第三,擅殺毛文龍,其實我們在做管理決策時,很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為了解決當前困境,往往就顧不得後續效應。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是如此,自己手持尚方寶劍,帶著皇帝聖命,前來巡邊督師,一到小小的皮島就卡殼了,後續工作如何開展?這就像我以前年輕氣盛時做中、基層管理一樣,不聽話?拿下!換人。其實將令難行時換人沒有錯,但是得把上下工作做足。就如同挖樹一樣,先去頂再鬆土,最後一根繩子套住把握樹倒的方向,不要傷及自身和無辜。他不管青紅皂白上來就挖,最後樹是倒了,把自己砸了,還毀了房屋。

所以我說他這是書生意氣,那麼他也是有功勞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組建關寧鐵騎、炮擊努爾哈赤,京師解圍這些都是大功。但是他的一些缺乏戰略眼光的做法確實毀了大明的長城也毀了自己。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大量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

所以,自古何時有完人?功過留待後人評。公正的看,袁崇煥沒有傳說中的神乎其神,也沒有倒袁人士所說的那麼不堪。他不是國家的決策者,他不過是一個戍邊將軍而已。按理他做好自己該做的,有些事還得靠國家託底。他悲哀的是生在了一個國家不給他託底的時代,還讓他背下所有的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