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马骏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6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告,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擔任新一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马骏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馬駿長期研究宏觀經濟、金融風險、貨幣政策、人民幣國際化、匯率等領域的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政策建議。近年來他在這些領域的著作包括《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人民幣走出國門之路》、《地方債與政府預算約束》、《新貨幣政策框架下的利率傳導機制》、《利率市場化與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等。他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利率傳導機制的動態研究》最近獲得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2017年底,馬駿提出,應該取消以GDP增速作為宏觀調控目標,即不再設定和公佈具體的GDP增長目標,而將穩定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他說,“在中國宏觀槓桿率已經很高、金融風險不可忽視的情況下,繼續設定年度GDP增長目標,會增大各級政府和國企加槓桿的衝動,放大金融風險和房地產泡沫,加大資源環境壓力,強化數據作假的衝動。”馬駿強調,“將宏觀調控目標從GDP改為就業,應成為構建現代化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他和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合作的《利率市場化與貨幣政策框架》新書中,馬駿提出了對我國貨幣政策框架改革的建議,其中包括減少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明確政策利率、減少“準政策利率”數量、強化利率傳導機制、提升央行決策的獨立性、強化央行前瞻性指引的能力等。

近年來,馬駿牽頭開展了《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干預》和地方債務等與金融風險相關的課題。今年年初,在清華五道口舉辦的一個討論會上,馬駿指出,中國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是宏觀槓桿率上升過快,而導致宏觀槓桿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體制、機制性的,尤其是與導致房價上升過快和地方過度負債的體制原因有關。比如,房價過快上漲解釋了宏觀槓桿率上升的1/3,而房地產泡沫反映了包括土地供給方式不符合需求變化、房產稅缺位等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建立房價穩定的長效機制。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以GDP增速為主要政績的考核體制、大量設立開發區、地方債務缺乏透明度、上級對下級政府的隱性擔保等都是導致過度負債衝動的原因。要達到降槓桿、防風險的目標,應該在這些體制機制問題上下功夫,包括將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從GDP增速改為就業、清理開發區、開徵房產稅、公佈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強化地方人大對地方債務的監督能力,打破剛性兌付等。

馬駿自2014年任職央行以來,就致力於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國際合作。2014年,他牽頭的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提出了關於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14條建議。2016年他主持起草了七部委綠色金融指導意見。三年來,他主持的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綠色金融傳播、推廣和創新的主要平臺。他擔任共同主席的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的全球發展綠色金融的七條倡議寫入了G20峰會公報。

馬駿於2014-2017年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2000-2014年初在德意志銀行任職,曾擔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1992-2000年間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曾任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學家。1988-1990年間為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馬駿於1994年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在復旦大學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在投行任職期間,馬駿曾四次被國際投資界權威的《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亞洲經濟學家第一名、五次被該雜誌評為中國分析師第一名。(姜楠)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