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今年可不設GDP目標,增長目標可以不激進,但保障就業是底線


馬駿:今年可不設GDP目標,增長目標可以不激進,但保障就業是底線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我國GDP增速備受市場關注,國家統計局也即將在4月發佈一季度GDP增速。

3月31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近日在出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舉辦的網上視頻座談會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GDP增速很難實現6%的目標。鑑於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

綜合市場觀點看,一部分觀點認為,確定GDP增長目標,尤其是要定在6%左右的目標,很可能實現不了,而且很可能“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另一部分觀點認為,穩就業仍需要一定的GDP增速。

按照慣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確定全年GDP增長目標、新增就業目標、單位能耗目標、CPI控制目標等。眼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還會設定GDP目標嗎?

疫情對GDP影響有多大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巨大沖擊,經濟學界都在關注和探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觀團隊研報指出,1-2月需求和生產都顯著放緩,即便3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後加快復工復產而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經濟指明仍然較低,難以抵消一季度整體下行趨勢。

中國銀行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認為,2020年一季度,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逆轉。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和衝擊,GDP增速或將出現罕見的負增長,有可能為45年以來最低。預計一季度GDP增速為-9.6%,二季度為3%,全年GDP增速2.6%。

在市場普遍對一季度GDP增速較為悲觀的情況下,仍有部分人對GDP持樂觀態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若海外疫情在二季度出現好轉,下半年全球補庫存帶動出口大幅回升,疊加國內一攬子宏觀對沖政策力度較大,促進消費大幅回補和投資大幅增長,下半年國內經濟增速反彈可能會超出預期,全年增速有可能上升至5%-5.5%。

上述宏觀團隊表示,樂觀情景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全球各國穩增長措施效果明顯,二季度全球市場重拾信心,生產和需求恢復,出口狀況很快改善。在樂觀情景下,外需恢復疊加國內積極政策見效,二季度經濟將很快恢復到5%-6%的正常水平,三四季度可能加快到7%左右,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若全球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加之財政更加積極有為、貨幣更加靈活適度,今年二季度以後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恢復到6%左右甚至以上水平。


設立GDP目標會導致“大水漫灌”?

在馬駿看來,保持原來所預計的6%的GDP增長速度是不可能的。實現4%-5%增速的難度也很大,因為最後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取決於歐美疫情的發展。如果確定了具體的GDP增長目標,用多少財政資源和金融資源來刺激經濟才能達到目標不可預測。如果在這種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還要確定GDP增長目標,尤其要定在原來的6%左右,很可能“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大水漫灌”。

馬駿說,如果確定一個不切實際的GDP增長速度,地方政府的反應往往就是大搞基建上投資。但實際上這些基建投資一般都是資本密集型的,對解決就業問題、失業後的民生問題短期內沒有什麼幫助。

今年GDP要怎麼定?

在當前情況下,該如何設立今年GDP目標呢?

專家認為,在制定GDP目標時,就業目標是一個重要考量。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比如2017年“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帶動190萬到200萬人的就業”。疫情發生以來,就業壓力在上升過程中。舉一個微觀指標作為例子,“百度搜索指數:失業金領取條件”在3月以來已顯著走高。就業至少就全年來說,會是一個硬約束而不是軟約束。

CF40研究部指出,在制訂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時,一方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儘量緩解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併力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實事求是地評估約束條件,從全局、長遠出發,制訂切合實際的年度經濟工作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宜更多地關注結構性因素。

目前來看,只要全年經濟增速能達到3%-3.5%這一區間,疫情對就業的衝擊可控。一方面,疫情衝擊在一季度對就業的影響是暫時的。長期來看,考慮人口老齡化、非正式就業等因素,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的壓力在減小。另一方面,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還取決於今年後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速情況,如果此後增速可以大致恢復到2019年水平,就不必過於擔心就業。反之,若經濟增速離這一目標越遠,失業壓力可能越大。

因此,在政策合理發力、後三季度經濟增速以2019年同期為基準的情形下,全年經濟增速可望達到3%-3.5%區間。在此區間,政策能夠對前文提及的第一種衝擊採取措施,並避免對第二種衝擊過度反應,從而可以維持後續就業穩定、保證經濟社會平穩運轉,同時避免中長期結構失衡的加劇。

最後,全年增速目標的確定,應遵循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從長遠和全局出發。一方面,從實際出發,當前疫情還在全球擴散蔓延,不確定性仍大。如果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超出預期,經濟增速目標宜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必要調整。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這一目標本身,更在於承上啟下,為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基礎、打好開局。

網易財經綜合自中國證券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