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大水网”破解用水难题

在“供水网”的规划建设上,该县全面盘点全县水体资源、用水需求,结合实际编制四期水利扶贫工程,分步建设,依托已建或即将建成的三星水库、双河口水库、过水湾水库、利民水库、枹木寨水库、林家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及其他13个补给水源工程,规模化建设9座大型水处理厂,并将全县划分为6个供水区、26个供水点,构建起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骨干供水管网”。同时,用好用活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维修养护等中央和省级配套项目,采取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水源互通,合理有效调配全域水资源,实现资源和资金的大整合。目前,一期水网已建成并试运行,二期水网有序建设,三期水网建设及四期水网升级、智慧建设已完成项目审查。

建立权责分明、高质量、高效率的“管水网”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三级库长制,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担任,各级库长对水库在本辖区内的管理保护负直接责任,同时,在各库区就近优先吸纳贫困群众作“护库员”,对库区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在水源的保护上,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水源地环境治理基金”,将全县划分为6个供水区域,设28个供水站,每个供水区成立指挥中心和区域水务中心,每个供水站成立巡逻队和服务抢修队,并配备专业质量检测员。此外,在政府把握资源资产主导权的前提下,供水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充分放活经营权。

在“用水网”的建设上,思南充分利用大数据、大智能,不断提高用水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每个供水区建立“智慧水务管理中心”,搭建安防管理服务平台,对水源地、重要设施、管道节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有效进行质量管理、隐患排查、资源调配。同时,采取差别化定价模式,对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经营用水、工厂生产用水等实行分类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入户管口安装智能水表,变人工抄表为数据“跑路”;开通服务热线,受理开户申请、设施报修、信息咨询、监督举报等来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在集镇设立管理中心服务窗口、自动终端缴费机,开通线上缴费通道,并定期组织人员进村入寨集中服务。

目前,思南全县已实现6个乡镇水网互联,日供水达2万吨,20余万居民用上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