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有一種體型小,味道鮮,還沒啥刺的淡水魚,火鍋店最常見,做成煲或者紅燒也不少,俗名黃辣丁(黃臘丁),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魚。

黃辣丁的大名,跟一堆難唸的字聯繫在一起,它的學名叫黃顙(sǎng)魚(Taysurus fulvidraco),出身也是很難念:鮠(wéi)科,瘋鱨(cháng)屬,大家跟著我學生字吧。

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幸虧大部分新疆人分得清s和sh,不然就要一口一個皇上魚了……

黃顙魚廣泛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大水系。不知為何,這種魚就不像鰱魚鯉魚等有個統一的名字,江浙叫它昂刺魚,湖南叫黃鴨叫,還有黃頰魚、黃蜂魚、黃牙頭、黃甲魚、刺疙瘩、刺黃骨、金絲魚等NNN個名字,據說有上百種哦。

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仔細看會發現,黃顙魚有四對須,上頜須長,鼻須則長達眼後緣,兩對頤須短,不大明顯。它的頭大而扁平,魚體裸露無鱗,背部為青黑色,體側有三塊斷續的黑色條紋,腹部亮黃色。

黃辣丁背鰭上的刺有微毒,處理的時候要小心。

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至於在新疆,我們叫它黃辣丁,這是四川人的叫法。大約是因為黃辣丁在新疆人餐桌上的真正興起,是隨著四川火鍋一起的吧。

喜歡群居的黃顙魚,結群遊動時會發出很大響聲,類似於鴨子的叫聲,所以湖南人把它叫“黃鴨叫”,可以說很形象了。

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黃顙魚晝伏夜出,體格小但性情比較兇猛,主要吃肉比如小魚小蝦,也吃些雜食。它的生命力很強,可以適應各種環境。

而且,黃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沒有河魚常有的土腥氣,也沒有肌間刺,可以說對人(吃)類(貨)極其友好,給大家介紹一種家常做法吧。

新疆人愛吃的這種河鮮,你一定不知它的本名

水煮黃辣丁

材料:黃辣丁

配料:火鍋底料、新鮮紅椒、乾花椒、蔥、姜、蒜、泡椒

1、清除內臟,清洗魚身上滑滑的粘液,晾乾。

2、切好配菜和配料。熱鍋倒油,油量要大。放入蔥段和薑片、蒜片紅椒,出香味後放入花椒。

3、放進火鍋底料,炒出紅油後,調入鹽、糖、生抽和雞精,倒入一些開水,再放入泡椒,小火煮出濃香味。

4、放入黃辣丁,大火煮開,15分鐘左右即可。

5、可以事先汆燙好一些配菜,比如豆腐皮、芹菜、魔芋、粉條等鋪在碗底,待黃辣丁煮好後,直接連湯倒進碗中,就是一道下飯菜啦!

隨學隨記

文/ Eva

圖/中國植物圖像庫、暱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