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乡村 富了乡亲

绿了乡村 富了乡亲

在海口三门坡镇,荔枝为种植户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农村体验乐趣。苏建强 摄

为此,海南金融业通过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引导信贷投放方向,夯实乡村金融基础,搭建乡村信用账本,为乡村振兴引流聚力。

务农,只要诚实守信,就能从银行贷到款;贷款,不用去银行网点,只需通过手机APP动动手指;取款,走到村头,金融服务站就在家门口……到海南的乡村走一走,这样的新鲜事不胜枚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金融业主动适应农村新形势新需求,在金融融资、融智和信用建设等方面,不断升级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金融力量。

兴产业,荔枝户住上“荔枝楼”

自2016年起,海南邮储银行与海南农垦红明农场在三门坡镇举办了大大小小10余场荔枝种植户推介会,目的是让农户了解小额贷款,推动荔枝、胡椒等热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邮储银行还将信用贷款额度由原来的10万元每户提高至15万元每户,切实解决农户资金难题。

海南农垦红明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波说,荔枝种植已经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农场5900余户农户中,已有4900余户住上了新楼房,也就是我们农垦人所说的‘荔枝楼’。”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撑。省农信社、海南农行、海南农发行、海南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纷纷创新金融产品,为特色产业“供氧输血”,精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其中,海南农发行三年放贷 343亿元,在振兴乡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护生态,美丽乡村吃上“旅游饭”

端午假期,五指山红峡谷旅游景区内等待漂流的队伍长似游龙。五指山红峡谷旅游景区是海南农发行重点支持的生态保护性开发项目,先后投放8000万元贷款扶持这个复合型景区。

五指山红峡谷旅游景区只是个例,海南农发行充分利用总行旅游扶贫等信贷产品,扶持了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陵水分界洲岛等一批景区,创造20万个劳动就业机会,村民们开民宿、做餐饮,欢欢喜喜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我们会继续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园区发展。只有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儋州市农信社主任江天伦表示。

强基础,便民金融实现“村村通”

便捷的支付方式是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用手机可以直接办理贷款,随时贷随时还,扫二维码还能直接取款,对我们养殖户来说,意味着放心和安心。”演丰镇红树林附近村庄的养殖户徐辉对海南农信手机银行的便利竖起大拇指。

海南省农信社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业务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契机,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他们一边为农民发放贷款支持他们发展生产,一边把现代金融科技送到广大乡村让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和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方便、阳光的金融服务。

海南农行也充分发挥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做好信贷支持,注重将“产品下沉、服务下沉”,开展惠农业务,实现乡村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

筑信用,一点一滴夯实“守信风”

晚上9点,临高县安全村的渔民们纷纷回到家中,而邮储银行基层信贷员吕赛玲依然在海边回访客户。

吕赛玲为300余户村民提供一对一信贷服务,至今无一例逾期发生。不仅如此,邮储银行近8年来向安全村433户家庭累计发放贷款4023万元,未出现一笔不良或逾期。

也因此,这座国家级贫困县里的小渔村成为了海南邮储银行“信用村”建设的典型。诚实守信的乡约,使这个临海小渔村成为贫困县里的富裕村。

截至今年3月,海南邮储银行已累计授牌信用村101个,实现海南各市县(不含三沙)全覆盖,累计发放“信用村”贷款2196笔共计1.8亿元。挂牌信用村后,无需任何抵押,凭信用就可贷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