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亚洲电影可谓大放异彩。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尽管在奖项上《燃烧》并没有什么收获,只拿到了外围的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但电影在戛纳首映之时可以说是点燃了全场,有不少影评人都为之疯狂。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但不得不说,《燃烧》是一部天生就适合大银幕的电影作品。

因为它的视听语言太美了,导演李沧东无论是在场面调度方面、还是配乐、构图方面都做得无可挑剔。

主角在乡间奔跑、寻觅时的镜头拍摄得如山水画一般朦胧,蓝色的影调更让宁静的画面充满了忧郁感。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表现人物心理时,导演又用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光影对比。炽热燃烧的塑料棚,渺小平静的黑色背影,罪恶的种子仿佛此刻就在主角与观众的心中同时生根。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同时,《燃烧》还贡献了年度最美的裸戏。女主脱光上衣,在夕阳前跳起自由之舞的这一幕,优美而悲伤,绝对会令所有的观众过目不忘。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燃烧》是李沧东继《诗》后时隔八年的回归之作,也是主演刘亚仁时隔两年再次回归大银幕的作品。

作为年轻的青龙影帝,不论是在《老手》中与黄政民对戏,还是《思悼》中与宋康昊飙戏,刘亚仁都完全不输阵,表演十分有张力,大起大落时的情绪表达可以直接立起人物形象。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老手》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思悼》

而相比之前的角色,在《燃烧》中刘亚仁的表演将更内敛平静,不会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化,人物的感情都是暗流汹涌式的。

如果说之前的刘亚仁主要是靠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进行人物塑造,那么这次在《燃烧》最后的高潮戏中,刘亚仁将靠呼吸展现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他的每一次喘气都会透过屏幕,直达你的内心,让你感受到压抑、痛苦、无助,每喘一声你就会理解他更多一些。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虽然《燃烧》在演员表现和视听语言方面堪称完美无瑕,但电影的故事性还是稍弱的,大量的情节留白,兴许会让不少观众大呼看不懂。

不过,《燃烧》本身就改编自一部“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短篇小说——《烧仓房》。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树,小说内容主要是用“我”的视角,讲述了“她”去南非旅游后认识了富有“他”的故事。

电影的剧情与小说的情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烧马棚》中的部分内容。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相比小说,《燃烧》对于阶级有更深入地体现。

“我”也就是刘亚仁饰演的李宗秀,属于乡镇青年,有着小说家的梦,做着快递员等体力活的兼职,还时常找不到工作,同时喜欢着“她”。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她”申海美是一个穷姑娘,欠着卡债,租着一间朝北的小屋子,常年见不着任何阳光,与亲人没有任何联系。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他”本则是一个富有的年轻人,开着保时捷,住着高档的小区,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钱从何而来,就像盖茨比一样。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同样是三个年轻人,但他们过得生活却完全不一样。

当李宗秀闯入本的生活圈时,他感到的是新奇和不适应,在灯红酒绿的酒吧里他只想逃离人群,只有在家中的农场里他才能自由歌唱。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申海美在本的朋友面前表演在非洲看到的饥饿之舞时,得到的也只是冷面的附和,以及本感到无趣的哈欠。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无疑从阶级圈层来讲,李宗秀与申海美更适合在一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更适用于申海美。对于喜欢申海美的李宗秀来说,他无法跨越金钱的障碍,在本的阶级面前他是相对弱势的状态,对于这样无力改变的现实,他是愤怒的。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而《燃烧》这部电影对于导演来说,就是想要表达一种年轻人的愤怒,这愤怒有关于阶级、有关于爱情、也有关于就业,但它却没有任何实体。

对此,李沧东导演就如是说过——

现在的人们好像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国家与宗教,无论是哪个阶层都以各自的理由在愤怒。在那其中年轻人的愤怒也成为问题,韩国的年轻人不也正经历着艰难吗。难以就业,对于现在感受不到任何希望。就算这样,未来也不见得会有所改变。并且找不到愤怒的对象而更加感到无能为力。

所以,这种愤怒它不是恨的某个人也不是具体的某件事,而是一种痛苦的无力感,并且这种愤怒不止是李宗秀这个阶层的,本也有。

在电影里有过这样一段台词——

对布希族来说有两种饥饿的人:

Litter hunger 是一般饿肚子的人

Great hunger 是为生活意义而饥渴的人

本就是一个Great hunger,在三人聊天中他曾对李宗秀说自己有个“烧塑料棚”的癖好。他每隔2个月就会烧一次没用的塑料棚,看着塑料棚烧尽时他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而他正好准备烧掉宗秀家附近的一个怀旧塑料棚。

自从那次聊天后,申海美就不见了,李宗秀无论如何寻找也查不到任何踪迹,同时他每天检查家附近的塑料棚,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被烧毁。但本却对他说,“塑料棚早已烧了”。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在导演和编剧的访谈对话中,编剧吴正美曾解释过:

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读短篇的时候觉得“烧掉没用的仓房“中”没用的仓房“是”没用的人“的隐喻。

对于本来说他无法理解生活的意义,无法感知生存,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谜,就算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再多的朋友在他周围,他也觉得孤独,时刻都会感到无趣,对此他是愤怒的,所以他通过“烧塑料棚”来获得释放,而这个让他得到平静的“无用塑料棚”很可能就是申海美。

所以从李宗秀得知秘密后,整部电影的悬疑氛围会更加浓烈,这也是为何最后结局时李宗秀会做出令人震惊举动的一种合理解释。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不过,在结局前李宗秀写作的一幕,使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也让最后的结局似梦非梦。或许一切都是李宗秀笔下的故事,也或许一切就如此真实的发生了。

这部韩影创造了戛纳记录!

无论你理解的结局是怎样的,这部电影都讲述了我们共同的痛点,那些燃烧的火焰正是我们无处发泄的愤怒,也是对于无能为力的宣泄。

最后,放上编剧在电影中无处安放却又时时都在体现的一段话,希望你我都能不再饥饿,都能不再愤怒。

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和事物都是Great hunger,那夜空的星星之所以闪烁是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光正变得隐约而即将消失的事实,所以跳起了Great hunger的舞蹈。黎明草叶上的露珠是那星星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