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笑来」老师那里学到的「概念」(〇)

从「李笑来」老师那里学到的「概念」(〇)

学习任何事物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判断你学习的内容是否正确。学习不正确的内容,轻则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重则产生行动,发生人间惨剧。

经常看到这样新闻: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听信骗子的假话,将自己一生的积蓄买了所谓的「有潜力资产」,最终倾家荡产,凄凉的结束了一生。之所以发生此类人间悲剧,根本原因就是无法分辨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其实,以上新闻之所以令人警醒,是因为结果足够清晰震撼。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浏览各种信息,如果输入的都是错误信息,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太明显 ,但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最终在某一个时刻产生的一个错误行为,影响了后半生。但恶果发生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原因出自何方,我们并不知道错在那里,最终落得死因不明。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让你马上摔倒,而是给你指向了一个通往深渊的路。

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事物是否正确?

1、逻辑与内容

最靠谱的方法当然是知道事物内容本身就是正确的。就像知道1+1=2,自然就能判断2+4=6是否正确。现实中的内容虽然不能这么轻易的判断,但大体思路是一致的。

对于1+1=2,这里包含了两步,。第一步,你要确认确实是1,然后根据加法的法则,得出结果等于2。

同样,判断一句话、一篇文章也要分两步:

  1. 内容本身是否正确,是否是事实,是否有权威数据支持
  2. 逻辑是否正确

当内容和逻辑都没有问题时,我们就认为这是对的,就可以选择相信。

2、主观与客观

一句话、一篇文章,一般分为两部分,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情人节你没有送给我礼物,你是傻X。」这句话中,「没送礼物」是客观部分,是事实;但「你是傻X」就是主观判断,完整的描述是「我觉得你是傻X」。但到底是不是傻X,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无法判断。

3、动机与效果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从内容本身进行判断,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快速的判断别人所提供的事实是否正确,对于主观和客观的区分也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思考别人的动机。如果动机和自己的利益有密切关系,就需要保持警惕。当一个服装店老板告诉你,他的衣服质量很棒的时候,你显然不能轻易相信。这是同样的道理。

然后是看效果。好不好,看疗效。这是我们经常实践的道理。

4、做到与知道

这是理论家与实践派的关系。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做到了,却不知道怎么做到的;有的人什么也没做到,但理论总结的很到位。

但如果在做到和知道之间让我选,我会选择相信做到的。因为道理说起来总是很简单,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但做到的人已经证明了可以做到,那你也可以相信,你也是有很大概率是可以做到的。

接下来,为什么选择李笑来?

李笑来:

中国比特币首富

中国比特币首富;

硬币资本创办人;

天使投资人;

得到APP“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作家;

连续跨界创业者,英语培训名师;

教育类书籍畅销书作家,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多本畅销书

说了这么多标签,并不是要让你屈从权威。我们是讲逻辑的人,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判断一件事的对与错,完全是基于自身逻辑的思考。

根据以上原则:

第一条,内容和逻辑。这个可自行判断

第二条,主观与客观。识别里面的主观经验与客观事实、

第三条,动机与效果。对于李笑来,网上有很多有争议的观点,指责通过写文章各种圈钱。从动机来看,通过写文章圈钱没必要。其实,通过写文章分享自己的经验才是这些大佬们想干的事。因为经验若想长久,第一条就必须正确。

第四条,知道与做到。这个无需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