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和王維都寫了《山中》,你更喜歡哪首?

國學日知

好詩不必唯一,這兩首詩描寫不同的情思,具有不同的詩意,都能給予讀者美好的藝術享受。

王勃《山中》

長江悲己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王維《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勃的《山中》,寫的是久居他地,渴望早日迴歸家鄉的情思。

長江悲己滯,萬里念將歸。長江滾滾東流,觸動詩人久居他鄉愁思,故鄉萬里,只能時時思念,卻不能回去。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何況正是秋風勁吹時,山中處處黃葉飛舞。

王勃的這首《山中》,開門見山,起句直抒異鄉思歸之情,結句融情於景,以山中黃葉飛舞作結,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山山黃葉飛,黃葉飛舞,蘊含著詩人情思飄蕩不定,山山,則詩人的情思溢滿天地。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評此詩:寄興高遠,情景俱足。

王維的《山中》則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詩以獨特的筆調,寫出山中獨特的藝術感受。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荊溪清澈,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稀疏。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山路上本來沒有雨,但那空明的翠色,彷彿要浸溼人的衣服。

王維的這首《山中》,意境空濛,如夢如幻,寫出了山中給詩人獨特的藝術感受。

詩的最後一句“空翠溼人衣”歷來為人稱道,山中本來沒有雨,但山中的空翠之色,卻給人一種溼人衣的感受。翠自然不會真的溼人衣,但翠是冷色,所以會帶來一種冰冷的感覺,一個“溼”字,準確地傳達了這種美妙的藝術感受。

所以,王勃與王維的《山中》,主題不同,給人的藝術感受也不同,沒法比較哪首好,哪首不好,也就沒有所謂的喜歡哪首,不喜歡哪首。

何況,欣賞藝術作品要貪心,好的詩歌都值得我們多讀,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的藝術美感。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兩首詩我更喜歡王維寫的《山中》,先來簡單說說兩首詩表達的主題思想。

王勃寫的《山中》所表達的主題是思鄉遣愁,以秋天的清冷荒涼暗喻內心的孤苦悽清,又以高風、黃葉點綴羈旅他鄉的飄零,整首詩抒發的是思鄉之情。

王維寫的《山中》所表達的是讚頌秋天景色的安閒心情。在這首詩裡你會發現全篇毫無悲涼蕭瑟的秋季,有的是叮叮歌唱的溪水與紅葉,還有充滿詩意的空山,讓人完全忘記世俗的煩惱,記住的只有宛如畫卷一般的美麗秋景。

所以,我喜歡王維寫的《山中》,畢竟我也比較喜歡王維寫的山水田園是。“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這是王維寫的《山中》全詩,詩中提到的荊溪在藍田,這首詩應該是作者居住輞川期間寫下的。在這首詩裡沒有清麗的辭藻與繁豔的點綴,只有輕描淡寫的筆墨去描寫秋天的美好,透露出作者自由自在閒適的心態。

本來秋季就帶有荒涼清寂的調調,這時候更應該多讀一些或溫暖美好,或閒情雅緻的詩歌來打敗心中的淡淡哀愁。我喜歡王維的詩,並不是因為他屬於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而是他的詩裡有禪意,有佛家的智慧,比如《鹿柴》、《竹裡館》、《鳥鳴澗》都是我喜歡的詩。更主要的一點,我還能在王維的詩裡能夠發現生活的雅趣與美好。

王維的詩比較淡雅恬靜,沒有紛繁複雜的情緒,只有對幽靜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讀他的詩,能夠暫時忘卻塵俗的煩惱,當一回吃茶讀書吟哦風月的閒人。總之,我在王維的詩裡能夠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每當累了或者對工作疲倦時,都會翻翻王維寫的山水田園詩,去感受一回他筆下的山水美景。


沈善書

大家心裡各有各感覺。先來讀一下,哪位讓你激動,拍案叫絕的!



《山中》

王勃版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王維版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本人風雲版

溪水白石出,楓林紅葉飛。


翠空高山晚,天寒月星稀。


秋江悲已滯,冬雪念將歸。

何路無風雨,幾人不溼衣?

詩好不好,在於和你有沒有共鳴,有就是好詩。前段時間心情舒暢。特別喜歡暢快淋漓的詩歌。在外登山對這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就有共鳴。插,太牛掰了,十個字充滿了空明感,無須多言也無須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感概,王維是個寫景高手而且畫畫了得,又參禪修心,詩歌深受影響!特別濃縮特別有味!👍

這兩天心情低落,頭腦遲鈍,連對聯的興趣都沒了,看杜甫的詩歌就感觸良多,覺得李白而而。王勉“悲而滯,念將歸”六個字就把內心深處的糾結,彷徨和不安一下子就崩出來了!還是那句話,有感而發的真情流露最感人!

大家認為呢?🙏


旁觀者清坐看風雲

王勃的《山中》是這樣寫的: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開篇首句就點名了主旨,“悲”,就連長江都悲傷的停滯不前了。此詩通篇講的就是隻身在外的王勃,仕途屢遭不順的無奈,面對著滾滾的長江和漫山遍野的黃色落葉而抒發的對家鄉的思念,所以這首詩和李白的《靜夜思》是一個概念的,屬於借景抒情。

再來看王維的《山中》: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溼人衣。

因為王維寫詩的自帶特效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上邊這首詩通過荊溪、白石、紅葉、山路、雨、人、衣不難看出,這顯然就是一一幅潑墨山水畫啊!

所以王維的《山中》更側重於寫景,一場秋雨過後,溪水潺潺、白石先出、紅葉也被打落的希希散散、山路也顯得滑了一些,松柏上的雨露讓人們的衣服也有些溼漉漉的。看看,這是多強的畫面感。

那對於伯虎君而言,也是喜歡寫景的,因為平時沒什麼情可以抒,所以自然就這兩首詩相比,還是更喜歡王維的《山中》!


當代伯虎


山中

唐 ·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首詩詩主要是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王維有“詩佛”之稱,由此可見他的詩詞偏向於一些所見所感,詩詞可以昇華到達一定高度。

山中

唐 ·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人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


漿糊小書生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山中

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兩首詩我更喜歡王維的《山中》,王維以畫家的眼睛,詩人的心靈描繪了一幅五彩燦爛的秦嶺初冬畫,給人以無法言狀之美,給人以心情愉悅輕快之感受。“稀”字寫出了心情的歡快,“空”字寫出翠色的靈動,尤其“溼”字可謂神來之筆。翠色能溼人衣,這是一種感覺,用感覺來描寫本來無法言狀的“空翠”之濃淡,不由拍案叫絕。

王勃《山中》,是詩人戲為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而作《鬥雞賦》被高宗逐出沛王府旅居巴蜀而作。通篇壓抑苦悲,望鄉而不得歸。一個“滯”足令人鬱結不已啊。


岡仁波齊的風

雖詩皆名《山中》,但作者之境遇,出世入仕的思想各異,故同樣之山水風雲所寄寓的情愫迥異……

王勃用大排筆以狂飆渲瀉,註定是大色塊粗線條堆徹之油畫。且看"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一句,無窮盡之愁思苦悲,竟將滾滾之長江凝滯!豈僅是思家之情可了……"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一句,不是一草一木一山,凡詩人目所能極之層層疊疊不絕之山,在狂風中漫天枯葉亂飛,更是詩人長久壓抑悲困之真實內心寫照,亦更說明詩人不僅僅只是想家中她他它了……

何故?!當時王勃被貶久居巴蜀遠僻之地也!一個天賦奇才,志存高遠,欲展宏圖之青年,家不能回,仕途更是奢望。心中之困苦悲憤聞詩而知!(而王勃家世數代崇儒,儒學思想溶入血液,似乎註定無解……)

王維卻異,同有濟世之志,卻順其自然,難亦罷,易也罷,順亦好,逆亦好。心中自有坦然,有芳華。故都知王維之詩就乃一幅幅精描細繪的山水粉彩畫: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又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當空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心中有佛,倒也超然……

致敬二王,千年之句,滋潤後人……


釣魚黃巖島

王勃和王維都寫了《山中》一詩,問我更喜歡哪一首,我還沒有比較過,比較一下再說吧!

首先說王勃,王勃是“唐初四傑”之一,自小才華橫溢,還未成年就做了官,後因在沛王府做鬥雞檄文而被唐高宗廢斥出長安,後在巴蜀一帶做些小差事,心情鬱悶,又遠離家鄉,難通音信,秋高氣節,夕陽西下,天色已晚,登山遠望,江水緩緩似含悲凝滯,山中秋風蕩起,黃葉橫飛,滿目蕭瑟,不僅悲從中來,鄉愁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山中》一詩: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這首詩是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情景交融,讀來令人有一種處處淒涼而又“無處話淒涼”的感覺。這種淒涼壓抑的心情,同樣也表現在他的《滕王閣序》當中,“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再說王維,王維的詩,人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官場的不得意,王維寄心向佛,其詩多有禪意。深秋秦嶺的山中,細細清澈的小溪中,磷白的石頭都露了出來,清冷的山林中,紅紅的樹葉都落了,顯得那麼稀少,山中並沒有下雨啊,可是一路走來,山中那蒼翠氤氳的霧氣還是浸溼了衣服。如此的詩情畫意,詩人怎能忘懷呢?於是就隨手記下了《山中》這首詩。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溼人衣。

這樣的詩情畫意,怡情自然,有誰能看出這是一個官場示意的人呢!

對比二人的同名詩句,我只能說二人的心態不同,對待自己的處境,心情也不一樣。王勃,年輕氣盛,才高心傲,受到打擊,自然憤憤不平,孤苦鬱悶;王維看淡官場,心態平和,自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記得我在悟空問答中,回答關於“心態”一問中曾說,儘管心態不同,但不能說就不能取得成就,他二人都成就非凡。

說了這麼多,到底更喜歡哪一首詩呢?我想就單單這二首詩而言,我認為還是王維這首喜歡多一點兒吧!尊敬的讀者朋友,“吾誰與歸”呢?


南國紅棉

答案中已經給了兩首詩的內容。

王勃這個短命才子,讓人為之遺憾。

王勃的《山中》表達的是思鄉之情,開門見山說長江悲,其實是說自己心裡的悲,這種悲是思鄉之悲,是想立馬回到家裡卻無能為力的悲,用萬里誇張描寫了去家甚遠!遍地黃葉的秋天,容易引起人的萬眾愁緒,古人也不例外。

王維晚年隱居在自己的終南山別墅中。他信佛,善音樂,擅畫畫,寫出來的語言句子較為空靈,他被大文豪蘇東坡成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中》“空翠溼人衣”一句,把周圍的環境的青翠描寫的淋漓盡致,整首詩帶來一種畫面感。讀起來雖然平淡,可正從中讀出王維的恬淡與世無爭的心境。

兩首詩所表達的目的不同,其實都喜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更無法高低立判...


青山見我多嫵媚

兩首《山中》都令人玩味無窮,各有美的角度。王勃時正在山中,臨秋思歸,象張翰秋風起思念家鄉鱸魚蓴菜的鄉情一樣。但王勃大才,寫的格調超拔,意韻雋永。王維的山中寫的是在秦嶺遊逸於冬寒見山溪的一段感受。兩首詩王勃宏觀景緻情懷曠放,氣象奪人;王維石佛靜氣,精雕細琢有微觀自然妙理,寫作枝巧似略勝一些。

有詩集把王勃《山中》作《思歸》,且不說文源對錯,我認為意相符。王安石也有《山中》詩作,同具妙境。王維的《鹿柴》也有唐人同名詩作,各有意境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