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如期加息,央行按兵不動背後何意,降準會因此提前到來嗎?

今日凌晨,美聯儲如市場預期再次加息,而中國央行卻意外按兵不動,這讓一些人十分困惑。

根據彭博統計,2017年至今,美聯儲已加息五次,中國央行除去年和今年6月外,均跟隨上調政策利率。而彭博此前調查表明,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央行此次將繼續跟進美聯儲加息。

對於中國央行的按兵不動,彭博社指出,在5月社會融資大幅低於預期,以及近期股市表現疲弱的背景下,中國央行選擇避免向市場發出貨幣政策進一步趨緊的信號。

為何中國央行這次意外未跟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目前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的差距僅能容納2次5個基點的加息,而宏觀經濟指標不支持市場利率中樞上行,因此在未來的美聯儲加息進程中,我國貨幣當局可能不會每一次都亦步亦趨,而會根據國內經濟情況的變化自主確定合意的政策利率水平。

美聯儲如期加息,央行按兵不動背後何意,降準會因此提前到來嗎?

魯政委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稱,投資、消費下跌,社融數據減少,去槓桿緊信用的環境導致經濟有下行壓力,需要結構性的寬鬆政策配合,確實應該暫緩加息;去年6月央行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當時市場也都普遍認為會跟隨,從歷史經驗看今年6月不加可以理解。

中國經濟放緩,投資消費低迷

今日早間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5月工業產出意外放緩,投資和消費表現低迷。另外,中國央行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人民幣,不及彭博調查的預期值1.3萬億元人民幣,並低於前值1.56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在近期多隻獨角獸大盤股上市融資及企業資金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表現疲弱,目前上證指數比年內高點下跌近15%。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稱,國內由於嚴監管、緊信用經濟去槓桿,融資收縮對經濟的負反饋已逐漸顯現,如總需求趨弱、信用風險頻發,貨幣政策的重心需要偏向穩經濟、防緊信用可能產生的經濟失速與債務風險。

美聯儲如期加息,央行按兵不動背後何意,降準會因此提前到來嗎?

未跟隨美聯儲加息,降準概率大幅提升

加拿大皇家銀行亞洲外匯策略主管Sue Trinh週四稱,鑑於經濟數據暗示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且中國央行意外決定維持逆回購利率不變,中國央行遲早可能將存款準備金率調降至少100個基點。

Trinh表示,其他支持普遍降準的因素包括本週稍早公佈的信貸數據疲軟,以及流動性狀況在去槓桿之際收緊。儘管中國表示採取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但有明顯的政策放鬆趨勢。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策略師Dariusz Kowalczyk指出,中國央行未如此前幾次立即跟隨美聯儲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預計這將減輕央行降準難度,降準的可能性已經提高。

Kowalczyk認為,這並非寬鬆信號,而是央行沒有緊縮的偏好;加息後再降準會更加困難,也缺乏邏輯性。此外,週四公佈的經濟數據也提供了降準的理由。

美聯儲如期加息,央行按兵不動背後何意,降準會因此提前到來嗎?

申萬宏源分析師孟祥娟等在週四發送的點評中稱,5月經濟數據全面趨弱,內外需承壓對經濟增長帶來的下行壓力開始初步顯現,近期再度降準概率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