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之才聚湖湘 创新引领科技新高地

3月16日,2018年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正式启动申报。确定来湘创新创业的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团队)、创业人才和外聘专家3类均为此次人才引进对象。

这一标志性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为构建全新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按下了“确认键”。象征着我省正加快从“人才第一资源”向“创新第一动力”传导,并不断为打造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地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迭代构建全新高层次科技人才梯队

事实上,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的前身是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

“为配合今年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实施,做好100名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加快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人才优惠政策扩展到全省,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这一极具湖南特色的人才工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正与“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交相辉映。

目前该人才工程仍然在申报过程中,申报推荐时间截至本月底。而于2017年启动实施的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也已实现了引进海内外近200名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开局。

“这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在整个中国种业界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让我们对打造‘中国种业航母’更加有了底气。”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长沙市“3635计划”领军人才,2014年3月回国后组建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

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人才,华智的迅速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目前华智已经从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巴斯夫等国际种业巨头引进了十多名高级研发专家。作为民办国助、省部共建的种业共享研发平台,成立四年来,公司拥有固定研发团队87人,其中博士17名(在站博士后2人)、硕士29名。

这是聚焦战略新兴领域引进高端人才的一个缩影,也是华智成为中国种业研发“特种兵”的关键密码。

根据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维度,在省科技厅蓄力打造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中,科技领军人才和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进一步为育才、用才铸造了高端引领、相互衔接、体系完备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梯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共培养了79名省科技领军人才和129名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已建设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6家,支持4批共55家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引进70余个省外院士创新团队、1100多名高层次专家来湘创新创业。

多元化服务共促“人尽其才”

是什么样的“局”能让袁隆平、印遇龙、邓小刚、陈晓红等29位院士“天团”齐聚一堂?

今年1月,湖南省院士联谊会换届选举暨第二届会员大会在长沙召开,此次出席的院士“大腕”人数为我省最多的一次。

为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在湘干好事、创好业,2017年9月,省科技厅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我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的工作方案》,想人才之所想,用人才之所长,创新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举措,从项目支持、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联系对接等方面,强化全方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孵化下,湖南科技扶贫亦有了新动作。为将“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扶贫、扶智、扶业”实施得落地有声,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牵头,为全省51个贫困县组建了51支由科技副县长担任团长、5名以上实用型技术专家组成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推动省市县三级选派科技特派员近5000名,确保“每个贫困县有一个专家服务团,每个贫困村有一名科级特派员”。

从单一作战到团队作战,被农民当作“好姐妹”的杨玉颇有感触。四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让她坚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服务“三农”。可是要干好这件事,杨玉知道,并不是她一个人能做到的。2017年杨玉担任“万名工程”汝城团团长,她带领13人的省级专家团队,让人才和技术在土壤里长出了“钱袋子”和“幸福感”。

改革激励评价释放人才澎湃活力

2018年的省自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现场,紧张的气氛和严谨的态度,与往年并无二致。只是这一次,评价标准较往年有了新变化。

实际上,这是继去年初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职称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我省第一个根据中央职改精神进行改革的系列。

评价机制有了新突破,如何赋予高层次科技人才更大自主权?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饱受诟病,“管得过死”不仅把科研人员逼成了“会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让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被裹挟进来,严重增加了教育内耗。

为了给科研经费适当松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省科技厅再出新招。一方面出台省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20条”,坚持“松绑”与“激励”并重,通过改进和简化预算编制、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高间接费用比重等举措,让科研资金管理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改革科技人才经费使用和绩效评价,改变以往科技人才经费只能用于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所生的费用,而不能真正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局限性,明确了科技人才经费可以用于团队培养或引进、自主选题研究对个人的专项补助和奖励。

得人才者得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麒麟之才纷纷聚集湖湘,人才强省战略稳步推进,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达650万人,以高层次科技人才为龙头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正以一种磅礴之力驱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发展。

麒麟之才聚湖湘 创新引领科技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