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芙蓉国丨湘潭“引育用留”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兴邦之本。随着《湖南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在大力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湘潭市注重人才工作“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了人才集聚“海绵区”,根据上级政府的战略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湘潭发展的引才规划。

才聚芙蓉国丨湘潭“引育用留”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效能 打造人才集聚区

近几年来,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工作,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为33万人,重点人才不断增加,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万人计划”专家3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8人,长江学者3名,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团队3个,紧缺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的专家28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0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人、省技能大师128人、全国技术能手18人、全省技术能手135人。越来越多的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汇聚湘潭,为湘潭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引育用留” 为人才发展搭建桥梁

据湘潭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湘潭为人才的发展搭建了桥梁,为众多想在潭成才成功的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紧扣需求“引”人才。该市出台了《湘潭市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围绕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用安家补助、创业扶持、奖励、激励、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急需的、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目前在潭工作院士14名(1人全职)、国家“千人计划”3人、“万人计划”3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8人,长江学者5名,紧缺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的专家280名。近年来,与湖南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并进行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75名高层次人才。

实施项目“育”人才。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人才实践锻炼基地,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培训机制。先后实施了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千名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等项目,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高技能人才,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000余名,重点扶持了15名产业科技领军人才进行项目对接、校企合作。

搭建平台“用”人才。湘潭市政府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促成了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和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重点实验室、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

创优环境“留”人才。湘潭市本级每年预算安排人才发展、引进专项资金2000万元,县市区、经济园区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5000万元。评选表彰产业科技领军人才、杰出企业家、文化艺术名人、教育名师、医卫名家、优秀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120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市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直接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制度。

政策创新 打造精英集聚大平台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落地,考虑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湘潭市委、市政府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应更多地依靠人才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据了解,今后湘潭将加大对产业科技领军团队、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引才政策,出台博士、硕士安家补助等补充意见,完善文件覆盖范围;出台安家补助等实施细则,细化文件具体要求,增强文件可操作性。创新引才办法。充分调动企业主动性,强化企业自主引才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投入,搭建引才平台,组织重点领域企业赴产业人才集中城市开展组团引才活动;引入社会力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确保引才工作取得实效。

拓宽引才渠道,继续集中力量,重点推进“1+4”重点产业领域引才工作,同时适当拓宽政策覆盖面,重点培育湘潭新的优势产业。落实引才待遇。严格资金管理,精准高效的落实奖励资金。落实政策待遇,依托产业人才服务窗口,做好产业人才子女就读、就医等重点需求,提供“一站式受理”,全方位服务。营造引才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湘潭引才的影响力;优化人才服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湘潭市正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用良好的环境,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