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和历史都想选该怎么办?

人啊人测评


按照3+1+2的新高考模式,物理和历史是不能同时选的!而按照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物理好的学生,多数历史学的也很好,而这个方案让学生在物理和历史中进行2选1,明显的存在弊端,不符合学生的利益。

一、什么是新高考“3+1+2”模式?

目前,辽宁和广东有消息显示可能要采取这种“3+1+2”模式,这是在专家的建议下,对新高考“3+3”模式的一个升级版。

所谓“3+1+2”模式 :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从这个模式看,物理和历史是不能一起选的。

二、“3+1+2”模式可能会降低历史的地位!

物理学科和历史学科在文科和理科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从教育部相关信息看,“3+1+2”模式是为了提高物理和历史的地位而进行改进升级的,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呢?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实践结果,但是我认为可能会误伤“历史”学科。

这是因为,把物理变成必修,肯定能保证选择物理的人数,而且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不用担心因赋分引发的问题。但是,对于中上游的学生,选择物理的可能性更大,而选择历史的,很可能就是中下游的学生了,虽然人数不一定多,但是质量嘛,肯定会下降!优秀的学生不学历史,可能被迫学政治或者地理,这是对历史的保护吗?

三、增加历史和物理的组合,难度不大吧?

其实,完全可以增加历史和物理的组合,无非就是出两套题,一套作为必选学科的题,一套作为选考学科的题,前者难度可以增大,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后者难度和其他科相当,以等级分计入总分,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选择物理+历史+其他的组合了!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赢在高三


“3+1+2”是对于物理弃考的一个补充模式,但是“需要那么多物理考生么?”弃考的对物理不是真爱,真爱物理的不少也喜欢历史,怎么办?

3+1+2模式探索

网传辽宁与广东可能采取“3+1+2”模式,物理与历史作为2选1的标准,之后再进行4选2的选择。从图我们可以看到,选科组合数量从6选3的20种组合减少到了12种。在现行选课中我们发展选择物理+历史的同学不少,物理是兴趣而历史则是提升总分的科目。所以3+1+2尽管提升了物理学生的数量,但也剥夺了部分选科的权利。

6选3弃选物理是正常的,但也突显了人性

相信高层在设计新高考模式的时候,也考虑过各科选择的概率问题。物理弃选在第一届考生中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经过媒体报道之后不停发酵,在上一届考生中集中得到了体现。

  • 弃选物理的大部分是成绩中段的学生

  • 重点高校物理相关学科的招生计划都能满足

  • 用报考市场来指导高校专业开设

选科组合有一定的技巧,但上一届显现弃选物理潮显示了人性的短期趋利性以及对于新高考的不理解。

新高考为未来铺路,需要看得远选得好

目前的教育体制可以说充满了各种问题,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新中考改革、学前教育普惠性等一系列措施,说明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

  • 通过取消文理实行自主选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 通过一门多考,缓解学业压力(之前是一考定终身)

  • 通过综合评价,发现那些“偏科”的人才

  • 通过“专业平行志愿”,保证学生可以被自己喜爱的专业录取。

  • 通过高考改革为高校输送更加具有可塑性的人才(之前是大文大理模式化教育)

  • 通过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发现更多科研人才,为国家发展输入动力。

  • 通过选科-专业-就业的对应,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让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与职业,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您的关注+点赞是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我是“五一生涯张老师”。

高中生涯规划、自主选科咨询,大学专业测评,高考志愿填报,欢迎私信/评论咨询。


张老师生涯课堂


1.辩证分析

任何组合都有弊端,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案,所以都是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制定相对较合理方案!

2.“3+3”分析

经过之前“3+3”模式的尝试,暴露了很多问题:20种组合下教师和教室出现了严重不足;20种组合打破了文理界限,大学专业匹配出现混乱;20种组合下不同组合之间的比较使用赋分制,由于不同组合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并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导致比较重出现严重的不公平,换句话说就是选出的高分不一定是真正的高能,所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由于对招生的不满意便利用“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方式微调招生政策,长此以往有出现大学权利过大,或许又是一个大的隐患。

3.方案对比

“3+1+2”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把以前的固定的“文理分科模式”与发散的“3+3”结合起来。物理是理科中的典型代表,历史是文科的典型代表,物理与历史中选择一科实际是对偏文偏理的一个方向选择,在确定大方向下再进行“4选2”寻找兴趣,这样会出现12种组合,虽然组合种类也很多,也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对兴趣和特长的要求,并且出现了教明显的文理倾向。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结合实际的大胆尝试。

4.实践检验

我们不好评价哪一种方案更好,只能交给历史去评价,但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案必定是进步的方案。我们一起期待……


教育一点一滴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给的选项组合越多,越无选择。就如改革前的理综和文综,只有两种选择,非此即彼。而改革后的组合名义上超多,但学生仍不能任性,从试验区浙江来看,无限制选择并不可取,因为师资力量不能保证,出现了物理老师教政治的现象,因为选物理的太少。还有的学校规定只能选哪科,以配备师资。先行试验省份的组合方案弊端,可以网上查一下,这里不讨论。总结浙江上海的经验,后续跟进的新课改省份,对方案作了调整,使更符合实际,照顾绝大多数,更全面均衡。

综上,在物理和历史中,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取舍。但舍掉的科,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因为学考成绩也是要录入高考成绩的,你的爱好和努力,不会白费。


天智达图书


在众多省份的高考改革中,物理和历史已经称为必选科目,地位空前提高。但是在辽宁和广东等省份的新高考中,无法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只能且必须选择其中一门。


1.辽宁高考变化,把“3+3”改为“3+1+2”

辽宁省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等级性考试“3+3”的制度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

这样,首先,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其次,加强了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再其次,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大为缓解。


2.辽宁省最新高考改革核心变化

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

合格性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等级性考试。

外语听力两次考安排在高三上学期(同日进行)2024年起计入总分。

按照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分别下招生计划,划控制线录取。

合格性考试一年两次,上下学期未进行。初试高一下(6月)进行不得超过4科。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均安排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

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3.广东省新高考模式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

很多学生关注浙江新高考政策和上海新高考政策,一个是7选3,一个是6选3,各地的高考改革政策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大家在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那么广东省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物理、历史成必选科目!这是怎么回事呢?

“3”完全确定: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

“1”: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

“2”: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广东实行新高考后,考生不能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并且必须选一门。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别瞎想了,没有任何可能实行这个高考制度,物理不说,历史不可能摆在政治的前面,原因:第一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第二高中的政治所学的知识比历史重要多了,比如经济、物价,逻辑,法律等等,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就盲目抬高历史的地位,不看看现在读历史的除了当老师还能干什么???


qqttdfb


目前还没有哪个省份发文确认“3+1+2”的方案,但是下面的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按照这个方案开心组织教学工作了!再等等,我个人认为最终可能还是6选3,3+1+2的方案通过的可能性不太大!


高考改革第一线


物理好的学生就优秀了吗?物理好等于优秀吗?什么理论,文科好的孩子就不优秀了吗?我不这么认为


娴情逸致13


支持新高考将外语、物理、历史都改为120分并采用原始计分


zfhjhbnhuikhgffff


每一次高考改革都被叫好,都很成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希望全国统一试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