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思索挣扎人生,一边按部就班求生

说到互联网,这是一个极其大的概念,在此不多说,接下来只讲自己所关注并且受到其影响的互联网产品。

第一个接触到的互联网产品是QQ,大概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知道了这么一个东西,但后来完全没想到在之后的几年能颠覆自己和同学的联系方式。在七年级的时候有了自己第一个QQ号,第一位网友是个陌生人,有的没的随便聊着,只是好奇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聊天大概知道是个女的,仅此而已。这种连接的背后,是对一个坐在电脑面前的陌生人的好奇,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始了被互联网产品“精神荼毒”的生活。

高一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听说了凡客诚品,说是一家卖衣服的,但是我们不是冲着衣服去的,而是韩寒的“凡客体”广告,于是就尝试着买了。讲真的,没觉得这有什么,对于自己的需求来说,线下买衣服不仅可以试穿衣服的大小,而且款式适不适合都可以很好的体验出来。终于,在经历了多年的互联网购物之后,顾客体验和服务再次被线下实体店给死死盯住,毕竟被网购欺负了那么多年,如今总算有机会打个翻身仗。

第一次听说小米是在高三的课间,记得非常清楚,同桌说自己毕了业一定要“抢”一部小米。我满脸疑惑,小米是什么?为什么要“抢”的?在供大于求的当今市场难道买东西还要抢的?我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那叫“饥饿营销”。那是2012年,我记住了原来有部手机名字叫做“小米”,挺有意思的。

在小米的饥饿营销之前,知道了凡客的“凡客体”,但是2012年从电视广告上我了解了另一个人: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聚美优品自此走进我的视线,但我从未在聚美优品上买过一件商品。打动我的是那个广告,强烈的个人努力奋斗活出自己的理想被当时一个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深深铭记。大二的时候读到营销大师的一句话:我们要让消费者说这是一个好商品,而不是说这是一个好广告。

微博终于在2013年走进了我的生活,注册之后就很少关注了。至今也是想起来才去看看,不觉得有什么意思,那里面的生活不属于我,至少我是这么说服自己的。但昨天,我还是进去关注了一个人,浏览了这个人所有的内容,往后我可能会经常性的去微博里看看吧。当然,纯粹是有目的性的浏览。

以上阶段,我把它定义为“互联网产品的局外人”。接下来,我要聊一下“互联网产品的局内人”。

2014年的那个暑假,整个互联网圈炸了起来,也可能早就炸了。但我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关注到的,资本对于互联网产品的追逐让一颗心浮躁起来,融资看起来很容易,当时我和朋友还在聊这个时代:人傻钱多。浩瀚的互联网产品席卷而来,哪一个才是自己可以做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对小额借贷产生了兴趣,那个时候花呗、借呗还没有推广开来,各种借贷机构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气候,所以我也被怼的体无完肤,这件事不可行,大概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于是,从北京回来之后,我再也没提起过。

在尝试之后,既然想要成为互联网产品的局内人,就该拿出些姿态。我们的目的不是从这上面得到多少好处,而是真正的去深入了解互联网产品,这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干嘛不去自己探索一下,而是满足于当一个看客?绝对不行,我们不甘心成为那么一个走在其中却一无所知的过客。

刚才讲到流量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巨头开始充斥我们整个的生活,滴滴、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飞猪、驴妈妈、猫眼电影、淘票票,我们被互联网产品包围了,衣食住行无所不在,这一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我们在方便的同时也被限制着,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网易云音乐、虾米、QQ音乐在资源上进行划分,自制内容并不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分享,可笑之处与矛盾之处也正是在此,而美其名曰:会员制。

我们都认为电商平台的格局已经不会再产生变化的时候,黑马就该出场了。拼多多、云集微店、小红书、小程序等以分享式的被动消费主打社交电商模式应运而生,在后流量时代集聚了如此多的流量,而在自媒体行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也冲破专家的预测纷纷跑马圈地,所以现在的大佬们说:我们不担心那些大企业,而是担心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正有团队做出一鸣惊人的互联网产品。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新零售概念如火中天的时刻,盒马鲜生、网易严选等主打服务升级、精选品质的商家应运而生。这个时候谁还能说什么呢?当初互联网兴起的时候讲互联网要干掉所有的实体店,现在大家都讲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新零售,体验经济、服务驱动,作为“看客”只需要享受互联网产品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毕竟我们踏实的专注当下,没想着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聊到最后,我总是喜欢用简短的文字讲出想要表达的东西:

时代变迁、消费升级,希望我们不要还是那个享受着便捷和舒适服务一边思索挣扎人生、一边按部就班求生的人。

《完》

一边思索挣扎人生,一边按部就班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