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如果没有通过网络筹来3.5万余元善款,王凤雅一家可能会与多数眼癌患者家庭一样陷入困境。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在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筹款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筹款 甚至 诈捐 时有发生,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

乱象:网络筹款频遭诈捐质疑

2017年,河南太康3岁的王凤雅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她的母亲由于被质疑诈捐,一家人深陷舆论争议中。详情在这里>>>“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真相大白,网友转发道歉,你怎么看?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王凤雅与母亲的合照。

王凤雅之死的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却还在继续。不少网友质疑,在这一事件中,负有直接监督职责的是平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网上筹款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不规范的网络筹款、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1、网络筹款不规范

2、善款未专款专用

有媒体曾报道,女婴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称无力承担医药费,在轻松筹平台发动筹款,筹到10万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后一个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却晒出了旅游、吃喝的图片,网友质疑善款挪为他用,称“受到了欺骗”。

那么在争议背后

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发起个人求助项目

平台是否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

筹得善款是否有人监管?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虚假住院证明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虚假病情诊断证明书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接下来,不需要补齐资料,三家平台的链接均可转发,进入项目链接也可以进行捐助。但必须完成相关信息认证后,才能申请提现。

三家平台的相关信息认证,都需要申请者提供 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收款方身份认证。患者身份认证均包括 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持身份证照片

医疗诊断证明三大平台要求略有不同:

爱心筹 需要在医疗诊断证明、住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这三个当中提供任一种;

轻松筹 则在诊断证明、收费票据、病历、检查报告、出入院证明这五类中提供至少两种。

三家平台上的增信补充部分均为选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车辆财产状况等信息可以不填。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水滴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爱心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轻松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水滴筹平台提现成功。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爱心筹平台提现成功。

“诈捐”居然能提现!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网络筹款存在多少问题

▲ 轻松筹平台提现成功。

网络筹款平台降低慈善门槛

但真实性如何确认?

平台称 “有专人负责审核筹款项目”

初审是审核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证明,复审是审核收款人信息。

如何判断患者目标金额是否夸大?

轻松筹平台客服称:

让患者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评估,由此制定目标金额,如果审核人员认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这么多金额,审核人员会帮他进行修改。

爱心筹平台客服表示:

水滴筹平台客服称:

对于提现后的善款去向

三家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公示票据明细

患者可选填

怎样保障善款专款专用?

轻松筹平台客服表示:

提现之后会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没有公示,将有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水滴筹平台客服称:

在提现之前有一个承诺,善款必须用于患者,目前已经开启了相关通道,提现之后过一段时间需要发布动态,说明钱用在什么地方,患者目前情况如何。

爱心筹平台客服称:

这个需要所有人帮助一起质疑的,不可能平台所有东西都要我们监督。

专家建议平台完善审核、举报机制

公益筹款人联盟项目组负责人叶盈表示,个人有选择求助平台的权利,对于现有的网络筹款平台而言,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审核,并对举报采取相应措施。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只有平台方明知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然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目前针对个人求助,只能依据《合同法》及社会公德进行调整。关于求助者、捐赠者、捐款去向等问题,尚未有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在网络筹款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

为规范网络筹款,民政部于2017年7月30日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中,《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规定:

第一,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

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 5 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