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01

一週前,潘石屹、吳曉波、施展在《潘會談》上因為2018年高考作文題發生了一場地域撕逼大戰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潘石屹說道:“我最不選浙江卷,什麼浙江精神浙江人,太狹隘。”

潘石屹選擇了上海作文題《被需要》。

他表示在全球化的時代,誰都離不開誰,每個人都是被需要的。所以,上海的高考作文題最好。

身為浙江人的財經專家吳曉波先生,自然表示不服。

他高傲地抬槓道:“大東北加甘肅的GDP都沒浙江大。”

此時,作為土生土長東北人學者施展先生,自然不堪其辱,立刻報之以顏色:“你找削啊!”

左右逢源的吳曉波先生,反應神速立即接茬道:“削我的菜刀都是浙江生產的!”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現場的一個笑點就是,當潘石屹對吳曉波說:“哎,你不上海人嗎?”

結果,吳曉波惱站起身,反唇相譏:“你全家都是上海人!”

這雖然是個玩笑話,但還是能隱隱的感受到專家各自所固化的地域偏見觀。

在他眼裡,大東北加甘肅的GDP都沒浙江大,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他都不放在眼裡。

換句話說,既然連吳曉波這樣成天和GDP、M2、CPI、PPI等經濟數據打交道的財經學者,世界觀都如此偏見的話,那麼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這場因為高考作文題而產生的地域偏見大戰,最終讓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它讓我不由自主地打開電腦、查閱資料,最終敲下這些文字……

接下來,我將分別從經濟水平、產業結構、人文教育、城市房價四個層面剖析江浙滬地區,以矯正那些充滿地域偏見的腦袋。

PS:介於篇幅有限,僅分析江浙滬地區。

02

GDP總量,江蘇穩居第一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我們通過對2017年江浙滬GDP總量和人均GDP進行分析發現:

在GDP總量排名上:

江蘇(85900.94億)>浙江(51768.26億)>上海(30133.86億);

在人均GDP排名上:

上海(124600元)>江蘇(106988元)>浙江(92057元)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在人均GDP排名上,上海遙遙領先於江蘇和浙江,就連江蘇人均GDP都比浙江多出14931元,相當於一個白領兩個月的工資。

換句話說,一個江蘇白領每年要比浙江白領多領2個月工資。浙江小夥伴看到這個結論,一定氣得暴跳如雷,這怎麼可能?!

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比如常住人口數量。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江浙滬常住人口統計排名:江蘇(8029.3萬)>浙江(5657萬)>上海(2418.33萬)。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換句話說,江蘇以比浙江多出2372.3萬人口(相當於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比浙江多創造出GDP約34132.68億,比上海30133.86億還要高出3998.82億(相當於嘉興或金華2017年GDP),為什麼呢?

難道江蘇GDP數據摻水?

令人大惑不解。

上海和浙江小夥伴一定忿忿不平:憑什麼?

不管如何。

這一輪,江蘇勝。

03

民營企業,浙江吊打全中國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我們從江浙滬各地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找到了一些規律:

江蘇:

第一產業:4076.7億元;第二產業:38654.8億元;第三產業:43169.4億元。其中,第三產業比例約佔50.25%。

浙江:

第一產業:2017億元;第二產業:22472億元;第三產業:27279億元。其中,第三產業比例約佔52.69%。

上海:

第一產業:98.99億元;第二產業:9251.40億元;第三產業:20783.47億元。其中,第三產業比例約佔68.97%。

從經濟學規律來看,第三產業佔比越高,經濟就越發達,比如美日西歐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比大都維持在70~80%。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江浙滬經濟發達程度排名應該為:上海>浙江>江蘇。

那麼,如果再從中國上市公司、中國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三個維度來對比,究竟又是哪家強呢?

1.下圖是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全國分佈圖。

我們發現江浙滬上市公司概況如下:

江蘇:363家;浙江:395家;上海:265家。從上市公司比例來看,浙江>江蘇>上海。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2.下面是江浙滬中國世界500強企業概況與排名:

江蘇:4家。

南京:蘇寧雲商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蘇州,恆立集團、沙鋼集團。

浙江:3家。

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吉利控股集團、物產中大集團。

上海:8家;

上汽集團、交通銀行、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中國華信、浦發銀行、中國太平洋保險、綠地集團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

從這個層面來看,上海>江蘇>浙江。

3.下面是2017年江浙滬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概況與排名:

江蘇:82家;浙江:120家;上海:13家。

所以民營企業排名為:浙江>江蘇>上海

可見,浙江不愧是民營企業王國,僅這一項便可吊打江蘇上海,以及其它各省市。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名正言順。

這一輪,浙江勝。

04

人文教育,江蘇實至名歸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第三輪,我們來看江浙滬人文教育層面的PK。

我們從本科錄取率、高校數量(985、211)兩個維度進行對比。

1.通過中國教育在線,我們獲悉江浙滬2017年本科錄取率相關數據。

江蘇:50.7%;浙江:37.9%;上海:91.8%。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其中,江浙滬985/211高校錄取率也值得關注,比例分別為:

江蘇:6.6%;浙江:6.27%;上海:18.91%。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綜上所述,無論是本科錄取率,還是重點大學錄取率,上海均遙遙領先於江蘇和浙江,即上海>江蘇>浙江

2.從江浙滬各地區普通高校、重點高校數量(985、211)進行對比。

江蘇:普通高校:167所;重點高校(985/211):11所。

浙江:普通高校:107所;重點高校(985/211):1所。

上海:普通高校:49所;重點高校(985/211):10所。

毫無疑問,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江蘇都遙遙領先。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可撼動,而浙江數量寥寥(可能都下海經商了),此排名順序分別為江蘇>上海>浙江。

毫無疑問。

這一輪,江蘇勝。

05

房價水平,浙江遙遙領先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第四輪,我們要從江浙滬各地區GDP排名前五城市房價水平這一維度進行比較。

它們分別是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寧波、無錫、溫州、南通、紹興、常州、台州共11個城市。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上圖可知,江浙滬地區各城GDP與對應房價水平。

下圖為江浙滬各城市GDP排名和房價排名柱狀圖分析,大家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圖一)

多維度,多數據對比,看看江浙滬,到底誰最發達

(圖二)

我們發現,除南京外,江蘇其它四座城市蘇州、無錫、南通、常州的房價水平,遠遠低於浙江同類對標城市。

以江蘇蘇州為例,無論對標城市是杭州還是寧波,其房價水平都遠遜於後者。

江蘇城市,除省會南京房價超過浙江省會杭州以外,其它四座城市房價遠遠低於所對標的浙江城市。

江浙滬11城房價水平依次為: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溫州>蘇州>紹興>台州>常州>南通>無錫。

GDP僅5000多億的溫州房價,居然排名靠前;GDP過萬億的無錫房價,居然墊底。

萬萬沒想到吧!

什麼原因?難道浙江人愛炒房?

比如溫州房價,就嚴重不合邏輯。

具體原因也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最後,我再做個總結——

無論是GDP,還是上市/民營企業、高校數量,抑或是房價水平,這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背後,其實都暗藏了江浙滬地區的各自差異化優勢

我們不能因為某項數據遙遙領先而目空一切,對別人的成績嗤之以鼻,甚至充滿狹隘的地域觀。

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正如江浙滬地區——

重視人文教育且教育資源豐富,是江蘇的優勢;

提倡勇立潮頭、敢想敢幹的商海精神,是浙江的優勢;

信奉價值為王、互補融合的理念,是上海的優勢。

正因為這些差異化優勢,才成就了今天的江浙滬。

你,是江浙滬人嗎?你挺哪裡,可以在留言區裡講講你的家鄉跟我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