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過多吸氧卻不幸離世

在臨床上經常見到因為吸氧過量導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患者,難道吸氧過多有害嗎?之前就聽說有這樣一件事:

事件回顧

過猶不及!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過多吸氧卻不幸離世

一位肺心病患者氣喘得非常厲害,醫生調好氧氣流量後離開了病房,患者家屬卻自作主張地將氧氣濃度增大,還說,喘得這麼厲害,醫生都不捨得把氧氣調得大一點,真是的……第二天這位患者就不幸去世了,家屬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善意”卻害了患者。

患者的死因是由於Ⅱ型呼吸衰竭又吸入了過高濃度的氧氣導致的呼吸抑制!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例剖析

過猶不及!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過多吸氧卻不幸離世

肺心病患者由於心肺功能受損,加上肺部感染,肺泡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換受到影響,使得人體不但氧氣不足,而且二氧化碳也排不出去。

根據有沒有二氧化碳瀦留,呼吸衰竭可分為Ⅰ型呼吸衰竭與Ⅱ型呼吸衰竭,診斷主要通過血氣分析。如果血氣分析顯示動脈血氧分壓(PaO2)<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毫米汞柱時稱為Ⅰ型呼吸衰竭;而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瀦留時,血氣分析PaO2<60毫米汞柱,PaCo2>50毫米汞柱則稱為Ⅱ型呼吸衰竭,又稱高碳酸血癥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的時候,患者能夠較好地排出二氧化碳,此時給予患者較高的氧濃度(>35%)可以迅速緩解患者低氧血癥的情況,減少患者因缺氧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而在Ⅱ型呼吸衰竭伴有大量二氧化碳瀦留的時候,情況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當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上升超過80毫米汞柱的時候,呼吸中樞會被抑制,這個時候呼吸運動主要靠動脈血低氧分壓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才能夠維持呼吸。注意了,是靠低氧分壓,也就是“適當的缺氧”才能夠維持呼吸運動。

如果此時患者吸入高濃度的氧(30%以上),機體“缺氧”信號消失,“缺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效應就會消失,而此時二氧化碳瀦留太多不能排出體外,當動脈二氧化碳分壓達到80毫米汞柱的時候,呼吸中樞被抑制,體內的二氧化碳更加難以排出,患者的呼吸就會變得微弱,最終引起呼吸麻痺和肺性昏迷,危及生命。

因此,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吸氧濃度不宜過高,應該採取持續低流量的給氧方法,氧氣表上的流量控制在1~1.5升/分,氧的濃度以25%~29%為宜。

如何吸氧才是正確的呢?

過猶不及!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過多吸氧卻不幸離世

氧流量也是決定氧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研究表明,一般成年人適於2~4升/分、兒童適於1~2升每分的氧流量。以保健為目的的吸氧,氧流量應在2~2.5升/分;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氧流量應在2.5~3升/分;呼吸困難、胸悶氣短時,氧流量應在3~3.5升/分;肺氣腫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吸氧,應諮詢醫生,必要時還需要及時檢測血液中的氧飽和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